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唐权德舆拼音版 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原文: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鉴赏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著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诗词作品: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诗词作者:【唐代】权德舆诗词归类:【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