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石潭记原文 佚名《裳裳者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7-18 07:51:23 1067
佚名《裳裳者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裳裳者华原文: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

佚名《裳裳者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裳裳者华原文: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裳裳者华翻译及注释

翻译鲜花盛开多辉煌,叶子茂盛绿苍苍。遇见这位贤君子,我的心情真舒畅。我的心情真舒畅,因有美誉大家享。鲜花盛开多辉煌,怒放黄花多鲜亮。遇见这位贤君子,才华横溢有教养。才华横溢有教养,因此喜庆事儿降。鲜花盛开多辉煌,有的白色有的黄。遇见这位贤君子,驾着四马气昂扬。驾着四马气昂扬,六根缰绳闪著光。左边有人来辅佐,君子应付很适宜。右边有人来相佑,君子发挥有余地。只因君子有其长,所以祖业能承继。

注释1裳(chang)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美盛的样子。华(huā):花。2湑(xǔ):叶子茂盛的样子。3觏(gou):遇见。之子:此人。4写:通「泻」,心情舒畅。《毛传》:「输写其心也。」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5是以:因此。誉处:指君臣处于美好的声誉之中。《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声誉之美而处之兮。」一说「誉」通「豫」,安乐。6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浓艳的样子。7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一说为「纹章」,服饰文采。8骆:黑鬃黑尾的白马。9六辔(pei):六条缰绳。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十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⑾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宜:安定。⑿有:取。意为取用他们。⒀似:当为「嗣」之假借,继承。

裳裳者华鉴赏

  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诗前三章是结构相似的重调,每章的前两句写花起兴,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再到「或黄或白」,将花繁叶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来,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无比欢娱。

  在首章,诗人并没有详写「我」所遇的「之子」的具体模样,而只写了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心中烦忧尽泻,充满欢乐。为了说明「之子」使得「我」如此欢悦的原因,此诗第二章给「之子」一个特写镜头,这个镜头没有对准他的面部,也没有对准他的眼睛,而是对准其服饰:「维其有章矣。」这样的叙述中渗透著赞美之情,因为服饰之美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至此,诗人仍觉不足,又将目光转向全景,在第三章写「之子」的车马之盛,「乘其四骆,六辔沃若」,十足风光,十分气派。如此一层一层推进,在形象的跳跃式叙述中显示出欢快的激情。

小石潭记原文 佚名《裳裳者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若就此打住,便显得情感过于浅直,而且缺少了雅诗中应有的那份平和与理性,于是诗第四章从节奏和用韵两方面都变得舒缓起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从左右两方面写君子无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赞美有了理性依据。「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两句总括全篇,赞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以平和安详作结。

  整首诗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读来兴味盎然,且无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裳裳者华创作背景

  历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是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朱熹《诗集传》以为此系天子称赞诸侯之辞,用以应答那首天子会诸侯于东都讲武时诸侯赞颂天子所作的《小雅·瞻彼洛矣》。魏源《诗古微》以为此诗为「朝于东都所作」。从整首诗轻快而略带跳跃感的节奏中可以看出,诗作者对所遇对像充满了赞美和怜爱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将这首诗宽泛地理解为对相悦者的歌颂赞美之诗。 诗词作品:裳裳者华诗词作者:【先秦佚名诗词归类:【诗经】、【写花】、【赞美】、【写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