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鉴定 dna鉴定历史
dna鉴定历史
一、DNA亲子鉴定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
DNA亲子鉴定是str分型检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STR分型检测即dna检测,str分型检测从最初的9个基因座位点,再到16个基因座位点,以及现在的20和40个基因座位点。是人类遗传标记开发越来越多,其精准度也越来越精确。
DNA亲子鉴定的标准有一样,随着标记的人类基因座位点越来越多,其亲权概率也越来越接近100%。 纵观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亲子关系的控制指标也是越来越高。1983年为累积父权指数大于等于400,亲权概率大于99.75%;1998年更新为累积父权指数大于等于2000,亲权概率大于99.95%;2010年更新为累积父权指数大于等于10000,亲权概率大于99.99%。
二、DNA鉴定技术的出现年代
DNA鉴定技术的出现年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DNA鉴定技术是英国遗传学家A·J·杰弗里斯(1950-)在1984年发明的。由于人体各部位的细胞都有相同的DNA,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血迹、毛发、唾液等判明身份。
基因鉴定技术是一项生物学检测技术,人体细胞有总数约为30亿个碱基对的DNA,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碱基对数目达几百万之多,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显示的DNA图谱也因人而异,由此可以识别不同的人。所谓“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
由于DNA是遗传物质,因此通过对DNA鉴定还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一个世纪以来,指纹技术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但罪犯越来越狡猾,许多作案现场没有留下指纹。现在有了DNA指纹鉴定技术,只要罪犯在案发现场留下任何与身体有关的东西,例如血迹和毛发,警方就可以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将其擒获,准确率非常高。
DNA鉴定技术在破获强奸和暴力犯罪时特别有效,因为在此类案件中,罪犯很容易留下包含DNA信息的罪证。根据DNA指纹破案虽然准确率高,但也有出错的可能,因为两个人的DNA指纹在测试的区域内有完全吻合的可能。
因此在2000年英国将DNA指纹测试扩展到10个区域,使偶然吻合的危险几率降到十亿分之一。即使这样,出错的可能性仍未排除。
三、dna检测
这99。
99%的准确率是实验得来的?还是实践得来的?导致剩下的0。01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邓亚军博士: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99。
99%的准确率是通过概率计算得到的,因为使用的STR标记首先是要有一个人群统计学的数据,比如说我的STR在某一个位点的分型,比如是10或者是11,而另外一个人在这一点的分型和我一样的几率是多少?然后综合多少个位点得出来的一个统计学数据。 因此,根据统计学数据来定,它不可能是一个100%的数据,只可能是无限接近100%。
我可以精确到99。999%,一直是9循环,这个0。
01的不准确性只是跟概率有关。这是概率统计上不可能有100%。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是什么?双方的DNA需完全一致还是百分之多少多少一致即可? 亲子鉴定是通过人类遗传基因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鉴定,DNA亲子鉴定又称亲权鉴定、父权鉴定。 亲子鉴定原理是运用SIGMA试 剂盒从毛发或口腔棉签中提取DNA,运用进口试剂盒执行复合PCR(复合PCR过程较普通PCR能够缩短为1/4至1/16)。
采用DNA测序仪,运用毛 细管电泳配合分型软件,在基因组中STR标记(PCR-STR)处进行比对从而完成个体识别。 精确性可达99。
99%以上。 DNA亲子鉴定准确率极高 DNA亲子鉴定准确率极高 前段时间,“高峰滴血认子”的新闻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使得“DNA亲子鉴定”这个名词频繁地出现。

什么是DNA亲子鉴定、怎么鉴定、它的准确率有多高也 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四川省亲子鉴定网亲子鉴定中心主任田雨说,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9。
9999%,也就是说,100万人次的鉴定中只会出现一次错误。但是亲子鉴定只 能确定父子或父女关系,不能确定亲兄弟、亲姐妹关系。
检测样本除了血液之外还有多种选择 据介绍,DNA亲子鉴定的原理是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 因为人类遗传的基础物质是DNA,DNA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 色体上,基因是控制某一特定性状的长链DNA分子上的片段,在遗传上遵守孟德尔分离组合定律,子代的基因必然是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DNA遗传标 记通过遗传终身不变。
人类细胞有46个染色体,其中半数来自父亲,半数来自母亲。 在高峰认亲事件中,当事人使用的是血液检测法。
田主任说,其实DNA检测样本还有很多。一般来说,人体的任何组织或分泌物都可以做。
DNA样品收集主要采 用抽少量静脉血或者末梢血,或者收集口腔上皮细胞。此外,我们也可进行头发、精液或精液斑、男女排出物混合斑、烟蒂、口香糖、组织、血迹、胎儿之茸毛、羊 水、脐带血等特殊样本的DNA鉴定。
其中,口腔黏膜检测方法采样无痛、安全并且卫生,收集的样本而得出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血液样本一样。具体做法是:用 棉签直接轻刮取口腔内两侧(内颊)内壁黏膜数次,取出物自然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干净的塑料袋内,于-25℃冰箱内保存。
。
四、DNA鉴定技术的出现年代
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被阐明,揭开了生命科学的新篇章,开创了科学技术的新时代。随后,遗传的分子机理――DNA复制、遗传密码、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工程蓝图的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相继被认识。至此,人们已完全认识到掌握所有生物命运的东西就是DNA和它所包含的基因,生物的进化过程和生命过程的不同,就是因为DNA和基因运作轨迹不同所致。
知道DNA的重大作用和价值后,生命科学家首先想到能否在某些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打破自然遗传的铁律,让患病者的基因改邪归正以达治病目的,把不同来源的基因片段进行“嫁接”以产生新品种和新品质……于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科学幻想奇迹般地成为现实。这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情。
实现这一科学奇迹的科技手段就是DNA重组技术。1972年,美国科学家保罗?伯格首次成功地重组了世界上第一批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基础,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
DNA重组技术的具体内容就是采用人工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含某种特定基因的DNA片段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变生物基因类型和获得特定基因产物的目的的一种高科学技术。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出现了工程菌以及实现DNA重组和后处理都有工程化的性质,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作为DNA重组技术的代名词被广泛使用。现在,基因工程还包括基因组的改造、核酸序列分析、分子进化分析、分子免疫学、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内容。可以说,DNA重组技术创立近 30多年来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已经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幻般的科学世界,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生命奥秘和防病治病“魔盒”的金钥匙。
目前,DNA重组技术已经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到20世纪末,DNA重组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在医药方面,包括活性多肽、蛋白质和疫苗的生产,疾病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新基因的分离以及环境监测与净化。
许多活性多肽和蛋白质都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它们都是从相应的基因中产生的。但是由于在组织细胞内产量极微,所以采用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足够量供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能够大量生产这类多肽和蛋白质,迄今已成功地生产出治疗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胰岛素,对血癌和某些实体肿瘤有疗效的抗病毒剂――干扰素,治疗侏儒症的人体生长激素,治疗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等100多种产品。
基因工程还可将有关抗原的DNA导入活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受免疫应激后的宿主体内生长可产生弱毒活疫苗,具有抗原刺激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目前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就有数十种之多,在对付细菌方面有针对麻风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的疫苗;在对付病毒方面有针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流感、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等的疫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多达一二亿,这一情况更促使了我国科学家自行成功研制出乙肝疫苗,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防病抗病的主要武器之一,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在防病抗病方面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源性单抗很难获得,使得单抗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此问题,近年来科学家采用DNA重组技术已获得了人源性抗体,这种抗体既可保证它与抗原结合的专一性和亲合力,又能保证正常功能的发挥。目前,已有多种这样的抗体进行了临床试验,如抗HER-2人源化单抗治疗乳腺癌已进入Ⅲ期试验,抗IGE人源化单抗治疗哮喘病已进入Ⅱ期试验。
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数量的增加,用传统方法发现新抗生素的几率越来越低。为了获取更多的新型抗生素,采用DNA重组技术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人们已获得数十种基因工程“杂合”的抗生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疫苗、抗生素等防治药物不仅在有效控制疾病,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也往往优于以传统方法生产的同类药品,因而更受人们青睐。
五、DNA发展史,我国的
1953年,《自然》杂志刊登了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后,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DNA这个小小的分子上。但是,我国的DNA发展可不是一般的缓慢,就像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到现在连自己的一点点技术核心都没有。
而我国法医DNA技术的发展就更落后了,不过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七五”后期,从1987年起,我国正式立项对DNA指纹技术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至1989年我国首次把DNA指纹技术应用于办案,开始了我国 法医DNA检验的新时代。随着DNA指纹技术的不断应用,技术人员越来越感到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八五”期间,我国把解决法医DNA检验存在的疑难问题的研究列入重点攻关计划。在DNA指纹技术的研究中装备了国产化的多位点探针,建立了用非同位素标 记探针的方法检测DNA指纹技术;在利用PCR技术进行DNA检验的研究中建立了检测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用于一系列多态性位点的分析;在解 决毛发、指甲等特殊检材的检验上,建立了测定人类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所有这些成果,扩大了DNA技术检验各种检材的能力,更加适合于实际检材 的需要,尤其是PCR检验方法的建立,使得DNA技术更有生命力,适合于推广应用。进入
“九五”期间,我国法医DNA检验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对一些疑难检材如骨骼等的检验进行研究外,商品化DNA检验试剂盒的出现,使DNA检验技 术更加规范和标准化,尤其是STR复合扩增技术的应用使DNA检验技术步入了新的阶段。在检测方法上,也从银染法人工染色、肉眼观察分析结果发展到荧光法 自动电泳收集、计算机分析结果,一次检验分析的STR多态性位点显著增多,最多的一次检验可达16个位点,大大提高了个体识别率,达到了同一认定的水平。经过十余年的刻苦攻关,法医DNA检验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DNA指纹技术正日趋被淘汰。目前,随着PCR多态性系统的大量增多,基于PCR方法进行的检验在个体识别率上显著提高,在我国使用DNA指纹进行办案的实验室也大大减少,该方法在案件鉴定中已基本被淘汰。
STR是存在于人类基因组DNA中的一类具有长度多态性的DNA序列,其核心序列一般由2~6个碱基构成,不同数目的核心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而呈现出长 度多态性。一般认为,人类基因组DNA中平均每6~10kb就有一个STR位点,其多态性成为法医物证检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的丰富来源。与DNA指纹技 术相比,基于PCR技术的STR多态性分型在操作上要简便得多,在灵敏度上要高得多,在检验降解DNA的能力上要强得多,在结果分析上要标准得多。同时, 由于STR的扩增片段较短、扩增条件类似,能够在同一体系中进行复合扩增,一次检验就获得较多的多态性信息。分析STR位点的多态性是法医DNA检验技术 的新突破,目前己成为法医学上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主要技术方法。
在检测方法上,目前国内根据各自实验室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银染法和荧光法进行STR的分型。近两年来,荧光法检测技术以其快速(一次检验仅需数小时)、灵敏度高(适合现场提取的微量样品的检验)、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每个泳道内都加入内标)、易于标准化和建立数据库等优点逐渐代替了银染法检测技术,但是使 用荧光自动分析方法对STR位点分型又有所需仪器设备以及所用消耗试剂昂贵的缺陷。
谢谢!
六、世界上第一例DNA检测始于哪一年
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培植成功是1983年
[历史回顾]1973年,美国科学家、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Stanley N.Cohen)将蟾蜍基因植入细菌的DNA中,完成历史上首次转基因试验。
1982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科研人员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改变了植物细胞的基因。这意味着能在任何植物的细胞中添加修改过的基因。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烟草在美国问世。
1986年,首批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实验。
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和西红柿)。之后,转基因技术迅速普及,转基因作物成倍增长。1996年~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72.5倍,即从0.017亿 hm²增长至1.250亿 hm²。截至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了8亿 h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