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彝族的丧葬有什么习俗

火烧 2021-10-14 18:36:06 1059
彝族的丧葬有什么习俗 葬俗  彝族由于支分繁多,分布甚广,所处地理环境各异。因此,丧葬习俗乃至仪礼在各地彝区,各个支系都不尽相同。从丧葬形式到丧礼程序都明显地表现出地方差异和支系特色。仅以丧葬形式看,
彝族的丧葬有什么习俗

彝族的丧葬有什么习俗  

葬俗  彝族由于支分繁多,分布甚广,所处地理环境各异。

因此,丧葬习俗乃至仪礼在各地彝区,各个支系都不尽相同。

从丧葬形式到丧礼程序都明显地表现出地方差异和支系特色。

仅以丧葬形式看,彝族历史上曾有火葬,约在明代中叶后滇、黔、桂彝族改为棺木土葬。

此外,彝族还有过树葬、陶器葬、岩葬、水葬、天葬等。

1.火葬。

以火焚尸的丧葬方式。

在彝区传袭已久,嘉靖《贵州通志》载是当地彝人“焚于野,掷散其骸骨”;《越雟厅志·夷俗志》亦载:“丧葬不用棺椁,以火焚化,用土石掩盖也。”《西昌县志·夷族志》也有记载,彝族火化尸体以后,“收骨殖于瓮,命忠实年老娃子数人,负瓮荷锄入深山崖洞密埋之,不令人知,防冤家盗掘也。”现云南省的彝区火葬时,尸须蜷曲,男仰卧,女侧卧,架起柴楼放火烧之。

而后掘坑将余灰用坛装起并包以茅草,放在坑中埋葬。

有的在垒坟后,堆子周围砌一转石头。

宣威县有的彝人家的祖坟场就是火葬墓群。

也有的在火化之后,将骨烬放入罐中送到岩洞里。

这两种葬法皆属复合式的二次葬,即火葬后再土葬,或火葬后再岩葬。

传统的火葬方式被保留和沿袭得较为完整的和原始的是大小凉山。

2.土葬。

滇、黔、桂彝族明清以后逐渐以棺木土葬代替了传统的火葬,土葬习俗与当地汉族类似。

云南撒尼彝族人死后一般停放两天,由巫师颂经送魂,村里人及女方亲属来“耍狮子”、“闹猴子”、“跑锣鼓”等。

出殡当天,全村男女要去送葬,男人在棺前,女人在棺后,列队送往墓地,每人自带酒菜,丧家准备饭食。

女的死后必须请娘家亲属来送终,出殡时母舅要交酒还人,表示断绝以往的婚姻关系,如没有娘家的人来送葬是不能出殡的。

阿细 彝族人死后需停尸三天才出殡,全村人自备口粮,齐集在公房里吃喝三天,表示祭祀。

3.水葬、天葬、岩葬。

为古代凉山彝族的特殊葬式。

水葬,即将尸体投入河中冲走。

天葬,即将尸体背到附近山头,任飞禽走兽撕食。

岩葬,即将尸体从悬岩上抛下。

这些特殊葬法都是经毕摩根据死者的属肖、命宫、死日查经掐算后决定执行的,现已废止。

4.陶器葬。

又称为“直葬”、“冲天葬”。

即是在人死后,用六尺高的坛罐,将死者放入站直,埋在土里,垒成坟堆。

云南路南撒尼支系的彝族历史上曾实行过这种葬法。

当地人认为是祖先传下来的,人是站着走的,也要站着死,头顶青天,脚踏大地,活着如此,死了也如此。

5.树葬。

树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种葬俗。

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树葬”的传说:“在汉代,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

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葬之在青松树丫上。

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悼念这位美丽的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