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车盖亭这首诗拼音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夏日登车盖亭原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夏日登车盖亭赏析
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神宗死,哲宗继位。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军器监之狱」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湖北安陆),[2]夏日登车盖亭,作了十首诗,此其第二首。《尧山堂外记》载:「时吴处厚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另一首诗说:「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这首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籐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年二十许岁时,家苦贫,衣服稍敝。」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仕途廿载,官至丞相,后来天翻地覆,谪居此地,如同大梦一场。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一方面明示作者「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这首诗,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揭示主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不满社会现实,便是这首诗的主旨。
诗词作品:夏日登车盖亭诗词作者:【宋代】蔡确诗词归类:【夏天】、【闲适】、【向往】、【归隐】
- 上一篇
门神来历的小故事情节 门神的来历,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
门神的来历,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 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
- 下一篇
狗身上的跳蚤咬到人用什么药好 我家狗身上有跳蚤 之前抹药好了超多 可后来丢了 现在长了很多 什么宠物药管用 15元以下的 !!
我家狗身上有跳蚤 之前抹药好了超多 可后来丢了 现在长了很多 什么宠物药管用 15元以下的 ! 我家狗身上有跳蚤 之前抹药好了超多 可后来丢了 现在长了很多 什么宠物药管用 15元以下的 !不用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