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滕王阁重建历史 滕王阁历史简介

火烧 2021-07-02 10:30:05 1059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历史简介: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在南昌他别无建树。

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

滕王阁重建历史 滕王阁历史简介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

扩展资料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

台座

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

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

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

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

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

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

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

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

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

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

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

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