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玉皇阁的来历 弥勒玉皇阁的历史

火烧 2021-08-12 02:13:28 1061
弥勒玉皇阁的历史 玉皇阁风景区 位于弥勒县城西部,距县城一公里左右,占地面积480余亩,森林覆盖面达96.4%,其中,大雄宝殿,玉皇殿、观景塔为风景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外480亩范围为规划控制区

弥勒玉皇阁的历史  

玉皇阁风景区 位于弥勒县城西部,距县城一公里左右,占地面积480余亩,森林覆盖面达96.4%,其中,大雄宝殿,玉皇殿、观景塔为风景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外480亩范围为规划控制区;其余地带为外围保护区。

风景区现已建成的主体硬件设施有:通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玉阁、西玉阁等。

这里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庙宇飞檐翘角,雕龙画栋,栩栩如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慕名来此观光及拜佛者络绎不绝。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正史清乾隆《弥勒州志》载:"锦屏山:城北二十里,上有玉皇阁,下有弥勒寺。

"《新纂云南通志》云:"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

"弥勒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竣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座落于县城北郊风景秀丽的锦屏山上,寺院分东殿、西殿、玉皇殿(上殿)、下殿,有祖堂、观音楼、天府、地狱等,因塑有弥勒佛为供奉主佛故名。

当时有僧数百,除修行外还耕作,兼营酿造、榨油。

时有寺庙田,如布王戈、马龙、土木基等村均属佛寺山庄,每年收租数百石。

寺南大照壁上有唐代书法家狂草书写的"飞云流霞"四个大字,笔力苍劲、流利,堪称佳作。

壁下从岩缝中喷出一股"佛泉",传说饮此水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

历代名人、教徒、香客、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观光者,大都丢铜钱入泉眼后饮水祈福。

古人留下了"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的佳句,有"锦屏泻玉"之美称。

清乾隆皇帝御赐寺政三宝:金漆托盘、檀香木雕佛像、清洁佛珠,一时声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骚人墨客亦常到此游憩,他们或状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诗章。

清咸同年间,遭兵燹之灾,寺庙残破。

后历经多次重建,修葺,方保绿水青山之锦屏。

民国民间,无奈战乱兵痞袭扰,僧尼散尽,殿宇倾颓。

1958年,东、西殿曾一度作廊,后在风雨飘摇中倒塌。

玉皇阁的来历 弥勒玉皇阁的历史

寺院庙宇所剩无几。

1987年至1990年,首次对弥勒寺(现今的大智院)扫按原规模仿建,使大平盛世的一样香火袅袅不息。

1994年以来,佛教界遵依广大佛教信徒的心愿,主导由佛教协会向民间和企业募集资金对弥勒寺的庙宇、佛像进行复建改造。

1999年12 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大佛在锦屏山的心脏部位建成,它既体现了佛中有佛的意义,又标志着锦屏山风景区经风历雨数百年后展开迷人慈祥的笑颜: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护世间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