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乡土历史省级课题立项申报书 如何将乡土历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火烧 2021-04-26 03:48:53 1052
如何将乡土历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理解中国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开始,上下五千年,纷繁复杂,很多东西距离学生的现实生

如何将乡土历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理解

中国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开始,上下五千年,纷繁复杂,很多东西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学生有时感到非常陌生,难于理解,而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已有或多或少的知晓。

运用乡土历史充实教科书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那么遥远,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周围到处都有历史的足迹,从而对历史教科书产生亲近感,容易理解教科书内容。

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通过插入胶东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必胜性,了解gcdzg在全民抗日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学习淮海战役前,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家了解祖辈当年南下支前的真人真事,课堂上适时插入家乡人民推着独轮车南下支前的故事,学生感到自己的祖辈推着小独轮车南下、抬着担架支前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对教科书中相关内容就容易理解了。

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历史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史从学生家乡的历史人物、典故等讲起,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适时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点缀、丰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热情和兴趣。

实践证明,乡土史资料有时比教科书的文字、数据、图片更具亲和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在讲授“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我着意让学生像讲故事一样讲述孔子生平、成就等,游览过孔府的同学成了“孔府通”。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感到孔子离我们是那样近,为齐鲁大地竟有如此人物而自豪,很容易理解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对孔子教育成就及其影响的掌握则是水到渠成。

这样的历史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把遥远的历史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学生感到历史并不是那样神秘,而是实实在在的史实再现。

这样的历史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历史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教科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熟知的同时段乡土史紧密相连,兴致盎然,大大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第二课堂中开设乡土史课外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中学生最富有创新精神,而创新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

历史遗存丰润的即墨古城蕴藏着丰富的乡土史料。

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发挥历史第二课堂课外兴趣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就近参观考察本地历史遗迹,如平度“八景”、六曲山古墓群、即墨古城遗址、抗日战争遗址等,掌握第一手较为翔实的材料,撰写乡土史小论文、社会调查等,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另辟蹊径,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

在平日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辨析,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史观,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历史探究的主动性。

老师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探究的引导,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潜能。

如在讲授中山靖王刘胜墓的发掘时,联想到我们本地六曲山古墓群中康王陵墓的发掘,给出学生如下材料:在六曲山汉代古墓群中,有一座象山一样的大墓,当地人称作“康王坟”。

西汉时期的胶东康王刘寄与河北中山靖王刘胜皆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墓穴中发现了金缕玉衣这样的稀世珍品。

康王刘寄与汉武帝是景帝最疼爱、最信任的两个儿子,尽管康王刘寄后来参于了谋反,但汉武帝对其后人实施充分的安抚政策,康王陵墓中会有什么随葬品呢?胶东民谣“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指的就是康王陵墓里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可是,时至今日,康王陵仍没有被打开。

据说,郭沫若在有生之年曾经主张打开康王陵墓,他在1968年发掘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之后,就一直对康王陵墓发掘始终挂在心上。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康王陵墓为什么至今没有发掘?一旦发掘,文物怎样保护?面对猖狂的盗墓行为,我们应当做些什么?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辩解,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物保护知识,心中产生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形成对历史文物发掘的辩证唯物史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

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有意识地把正史、野史、演义、神话、戏说、传说、民俗、谚语等相互融合,运用于历史教学,以故事、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辨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五、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强对学生家乡的传统文化教育

家乡的传统文化极具地域特色,历史悠久,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通过日常生活交流等形式已经有所了解。

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勃兴、昌盛、繁荣时,我插入家乡的木板年画、剪纸艺术等,既让学生对家乡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倍感自豪,又丰富了教科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加深了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现代价值。

讲授国粹京剧时,适当介绍当地戏曲柳腔、茂腔等,学过此类戏曲的学生摆上几个动作,唱上几句、倍感自豪,有一个柳腔世家的学生在小论文中写道:“说不定爸爸妈妈唱的柳腔不久的将来能登上‘我是大明星’的舞台,也许会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访时,他的爸爸妈妈都因此而很自豪。

很多这样不经意的渗透,使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识,充满自豪感,或从一个局部区域,或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凝聚学生的乡土情结,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感情

乡土史教学是凝聚学生乡土情结,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在历史教学中很注意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中学生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的热情。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

乡土历史省级课题立项申报书 如何将乡土历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乡土史生动具体,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的好素材。

如讲授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历史故事时,插入我们本地即墨古城同时期的历史故事:齐人田单布火牛阵,以少胜多,战胜了曾横扫齐国70余城的强大燕军。

凭吊当年的古战场,火牛奔杀,鼓角冲天,燕军灰飞烟灭的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情感。

又如在讲授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时,布置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等,比较改革开放前后当地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变化,学生从家乡三十年的巨变认识到中共坚持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自豪感,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利用校园网、农远工程信息网、博客等挂出乡土史小故事、家乡古迹介绍等,引导学生浏览网页,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乡土史丰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科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历史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史观,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感。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挖掘乡土史教材,把乡土史恰当地融入历史教学,使之与历史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