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对武则天评价 温体仁简介 对温体仁的历史评价

火烧 2022-01-15 05:18:02 1083
温体仁简介 对温体仁的历史评价 温体仁简介温体仁(1573年—1639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尽管他身居高位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举措,本来就

温体仁简介 对温体仁的历史评价  

温体仁简介

温体仁(1573年—1639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尽管他身居高位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举措,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明朝政局变得更加不可收拾了。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成为首辅。

崇祯十年(1638年),请辞获批,第二年在家中病死。

温体仁有何成就之处

温体仁是崇祯年间任期最长的首辅。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在位的十七年中,内阁大学士像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前后达五十人次。但温体仁却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中稳居内阁首辅要职达八年之久。温体仁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阶左柱国,兼支尚书体禄,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对温体仁的历史评价

历史对武则天评价 温体仁简介 对温体仁的历史评价

温体仁是万历年间进士,后担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成为崇祯崇祯年间首辅。温体仁虽然身居高位却毫无建树,且为人狡诈颇有心机,因逼迫周延儒引退而当上了首辅,最终也难逃倒台的命运,甚至被后人称作是“误国误民的奸臣”。

温体仁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温俨、温侃、温佶。其中温侃和温佶都因为父亲的缘故当上了中书舍人,,不过,历史上对他们的记载并不多。

温体仁执政期间,不管是李自成、张献忠起义,还是南下的清兵,都从未有什么好的策略;而且他推荐的人都是平庸之辈,可以说他在政治方面碌碌无为,对明末政局无能为力。

《明史》曾评价他:“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三垣笔记》:“崇祯时,误国辅臣皆指周延儒、温体仁杨嗣昌简介,误国枢臣皆指杨嗣昌、陈新甲。然历数前后辅枢杨嗣昌简介,其智睿优长,又推四人最。盖将相乏才,故众口所诋,犹居然冠军,此国事所以不支也。”

御史陈以瑞称他:“故辅温体仁之清忠,与周延儒悬殊。即当天启朝故辅魏广微亦自矫矫,因逆珰逮杨涟诸臣于诏狱,独揭球珰怨,拂衣去;亦岂得与卑秽顾秉谦同日而语。”

龚书铎:“为权力与群臣为敌,为私怨将燃眉外患置之不理,为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整日只知搬弄是非,是个误国误民的奸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