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观音桥属于哪个区 重庆江北区的历史
重庆江北区的历史
1.求重庆江北区的历史资料
殷周时代为巴国属地。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前,区境属巴郡之江州县地域,之后属楚州巴郡枳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区境为巴县所属。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清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重庆府江北厅,厅址乃今江北城。
1913年,改为江北县,县治仍在江北城。1933年初,正式划定重庆市界时,将长江、嘉陵江北岸东俯弗碘煌鄢号碉铜冬扩自溉澜溪同德堂下,沿江而西,经江北城、刘家台、廖家台、简家台至香国寺溪沟止,从江北县划入重庆市。1939年5月,江北县政府迁至两路镇。后区划几经调整,至1949年时
[江北区]
江北区
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
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
1995年初,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沱镇,从南岸区划入的郭家沱街道办事处,从江北县划入的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
1998年末,江北区辖9街道2镇1乡,109个居委会、51个村委会。
2000年,江北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华新街、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郭家沱、唐家沱9个街道办事处;鱼嘴、复盛2个镇和五宝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096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华新街街道 70563 江北城街道 44439 石马河街道 50919 大石坝街道 56065 寸滩街道 41718 观音桥街道 154020 五里店街道 70466 郭家沱街道 29761 唐家沱街道 28638 鱼嘴镇 35086 复盛镇 14269 五宝乡 13675
2002年,江北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郭家沱、唐家沱)、3个镇(鱼嘴、复盛、五宝),64个居委会、51个村委会。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47.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13万人。
2.求重庆江北区的历史资料
殷周时代为巴国属地。
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前,区境属巴郡之江州县地域,之后属楚州巴郡枳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区境为巴县所属。
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清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重庆府江北厅,厅址乃今江北城。
1913年,改为江北县,县治仍在江北城。1933年初,正式划定重庆市界时,将长江、嘉陵江北岸东自溉澜溪同德堂下,沿江而西,经江北城、刘家台、廖家台、简家台至香国寺溪沟止,从江北县划入重庆市。
1939年5月,江北县政府迁至两路镇。后区划几经调整,至1949年时 [江北区] 江北区 ,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
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
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 1995年初,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沱镇,从南岸区划入的郭家沱街道办事处,从江北县划入的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
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 1998年末,江北区辖9街道2镇1乡,109个居委会、51个村委会。
2000年,江北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华新街、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郭家沱、唐家沱9个街道办事处;鱼嘴、复盛2个镇和五宝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096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华新街街道 70563 江北城街道 44439 石马河街道 50919 大石坝街道 56065 寸滩街道 41718 观音桥街道 154020 五里店街道 70466 郭家沱街道 29761 唐家沱街道 28638 鱼嘴镇 35086 复盛镇 14269 五宝乡 13675 2002年,江北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郭家沱、唐家沱)、3个镇(鱼嘴、复盛、五宝),64个居委会、51个村委会。
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47.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13万人。
3.重庆历史方面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
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
这是 重庆(40张)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
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 在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成都的援军,在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占领。
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清朝开埠时期 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滇案”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
1890年3月31日,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确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随后英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航线。
1890年,英国在重庆率先设立总领事馆。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重庆江北嘴(13张)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日称为《日清媾和条约》)中规定,重庆(连同苏州、杭州、沙市)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
1896年,法国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 1896年,日本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
1896年,美国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 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
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 1902年,沙俄在今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
1904年,德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 中华民国时期 川东道时期 1911年,由于修建川汉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
同年11月22日,重庆蜀军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后,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
废重庆府,置川东道,以川东道领导巴县、江津县、长寿县、城口县、綦江县、南川县、永川县、荣昌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武胜县、合川县、江北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县、开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县、忠县、酆都县、垫江县、梁山县、酉阳区、秀山县、黔江区、彭水县、石砫县、涪陵县等36县。今重庆主城区,隶属巴县。
今重庆辖区内除潼南县以外,悉隶属川东道。 1921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
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 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
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 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
但无明确边界。 1929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重庆曾先后7次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乃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1931年,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开展了多次斗争。
10月22日,日本领事率日侨乘军舰离渝回国,重庆人民收回日租界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遵义地区。
1939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既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
4.江北嘴地名来历,用地理位置回答,谢谢
江北是指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北岸,嘴——形容像嘴一样伸入江河中。没什么特别的来历,一个很形象的老地名。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CBD)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窗口;作为内陆地区首个副省级、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 ”的核心与龙头,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设立于此。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具有“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制高点与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导向双重复合的唯一性,具有中西部其它区域难以达到的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其被誉为“长江上游的陆家嘴”、“中国金融第三区”(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重庆江北嘴)。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作为中国长江经济带龙首的金融中心,与长江经济带龙尾的上海“陆家嘴”金融CBD遥相呼应,共同主宰着长江经济带的金融脉搏。“上有江北嘴,下有陆家嘴”,这是金融市长黄奇帆对江北嘴的定位。为避免出现陆家嘴建成之初缺少商业配套而出现的空城现象,重庆市已将江北嘴纳入市级商圈规划。除了承载金融中心的功能之外,江北嘴还将承载商业中心的功能。未来1-3年,该区域内将陆续建设超100万方的大型商业设施,江北嘴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中心。2013年中央商务区形象初见端倪;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核心区;2018年江北嘴金融中心和江北嘴商业中心将全面建成。
5.关于重庆的历史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
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
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
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
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白帝城(今奉节县)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东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益州。
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
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山南西道辖地。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陕西路、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庆知府。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庆被攻破,入城时元军遭到激烈抵抗,守将张珏战败被俘,元军继而征降夔州。
元代,重庆一直是四川南道宣慰司驻地,还一度是四川行省的驻地(1288年-1290年)。 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
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扩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有中国火锅之都、中国会展名城 、世界温泉之都之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
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
6.江北属于哪里
江北区属于重庆市的辖区。
江北区地处长江、嘉陵江北岸,在重庆市中部北侧,位于东经106°26′41″-106°53′20″、北纬29°33′18″ -29°40′53″之间。东与巴南区毗邻,南与渝中区、南岸区隔江相望,西、西北与沙坪坝区隔嘉陵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
辖区东西长42.90千米,南北宽1.49-14.38千米。 扩展资料 江北区历史沿革 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
清朝,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重庆府江北厅。 民国,1913年改为江北县;1933年初,划入重庆市;1939年5月,县政府迁至两路镇;抗战时,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