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

火烧 2021-05-19 08:08:30 1128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朝代 起止年代 建立人 都 城黄帝 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 尧 舜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商朝 前1600-1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

朝代 起止年代 建立人 都 城
黄帝 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 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

请问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顺序?

中国朝代历史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顺序表: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女人最爱哪款衣服

古人云: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每个人都要穿衣服,而衣服作为一个人的衬托,这就至关重要了。在中国史上,服饰的款式和所用材料及颜色层出不穷,它们各自有这自己的特点也反映了它们所在朝代的文化,那么古代的美女们最爱穿哪款衣服?让我们来看看千百年来,服装与女人之间的哪些事儿。
原始社会的女人主要是用骨针把动物的皮毛穿起来作为衣服,主要是为了保暖和展示狩猎战果。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那时已经开始有上衣下裳了,其中上衣代表天,因为天未亮时时黑色的,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所以夏朝的女人们只要是穿上黑下黄名叫玄端的衣服。 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穿这种衣服,这是当时夏朝的法服。
商朝的服饰有着严重的等级制度,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两截:叫上衣下裳,而上衣中有两种短衣叫襦,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或到足踝。但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只能穿用毛布做成的齐腰上衣,大体上与男装相同。而贵族妇女是这个时代的服装主角,可以穿用绸料做成长到足踝的上衣和皮袍。她们可以各种不同的祭服和礼服(祎衣、阙翟、鞠衣、展衣、禄衣)其中禄衣是王后燕居时的常服。而贵族的女儿出嫁时穿的叫纯衣。这些贵妇们的服装大多数是青色,五彩色,有褕翟纹十二章纹或类龟纹。商朝服饰的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储存至今。
周朝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釦,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那时的女子礼服,王后已经开始穿翟衣,当时王后有六种翟衣类礼服。而周朝的新娘结婚时穿的是黑色的火礼服,拜见公婆时时穿的是宵衣。周朝女装的线条却是有一定曲度的,从而体现女子的阴柔之美和表现出女子温柔如水的性格。女装的衣袖是宽大的,并且下垂,让人穿起来有一种飘逸的感觉,从而体现出女子典雅的气质。
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这个时期,游牧民族穿短衣、长裤、靴子。战国时候的楚国、秦国的女子们最流行的服装是“连身衣”,按当时的叫法应该是深衣和袍服。颜色多种多样,灰白、黄、棕、红棕、紫红、藕色等等,其中红色、棕色、黄色是当时姑娘们最喜欢的颜色 。
秦朝的服装大气古朴,秦始皇赢政在统一六国后,制定了衣冠服饰制。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根据五行学,来穿相应的颜色,因而秦的服色和旌旗都以黑色为主。秦朝的服装也有它的特点,女服装的袖口有一定的皱折。女子开始在腰间系上装饰物,穿拖地长袍。男女装的领口都有三重皱折,名为“三重衣”,这是当时常穿的衣服。
汉朝的服饰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贵族们穿绫罗绸缎。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䙓增大。当时最有名的是留仙裙。地位最尊贵的女性穿庙服、蚕服、蚕衣等。汉朝的服装有着它独有的浓郁的时代特点。它们都有着精美华丽的纹样。女装的袖口更加宽大,这是为了方便女子随身携带物品,此时的服装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领口很低。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 胡服便成了当时最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女装特点是领口低,袖口肥大,宽博。它的腰带位置很上,在领口下端,而且与袖口一样都是很宽大的,并有布条坠下。服装色彩比较多,线条曲折多变。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著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唐代的襦裙线条柔和细长,有如行云流水显得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当代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在各朝各代中以唐朝的女服最为华丽和高贵。由于在当时,唐朝人以肥为美,因而唐代女子的服饰都是宽大、宽松的。它让女子看起来有俏丽修长的身材,和给人一种雍容华贵之感。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宋代的服装设计给人一中清新秀丽的感觉,服装线条并没有什么曲度,比较平直。宋代妇女的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以石榴花的红色最为夺目。衣裙中多饰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元代女子服饰也包括蒙古妇女和当族妇女的服饰。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蒙古族妇女以袍为礼服。蒙古妇女穿的袍式宽大而长,右袄交领。袖子大但在袖口处较窄,相当于现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明朝的服装多绣以花鸟图案,仿自唐宋。女子在这种服装的衬托下显得秀气与大方得体,亭亭玉立又不乏羞涩的美感。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著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立领是旗袍的前身,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到了明朝的后期已经在中原和江南地区广泛流行起来。百子衣也是当时最流行的服装之一。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和桃红色等浅淡的颜色,而禁止使用大红色、鸦青色和明黄色等浓艳的色彩。
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著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著“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汉族中的贵妇也流行穿旗袍。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排列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谁知道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版图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上实际控制版图最大的朝代是元朝. 除了今新疆地区的较大变动外,元朝的疆域是稳定的:在北方,西起今 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 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 泰国北部。 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 且在控制程度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吐蕃地区和今新疆东部三个直属于 朝廷的单位(别失八里、哈剌火州、哈密力)以外,元朝在全国都设定了行 中书省(简称行省),其中包括汉唐时从未设定过正式行政区的蒙古高原以 北和辽河下游以北地区。 对周围的邻国,元朝都曾进行过军事征服,有的还设定过行政机构。但 元朝的统治能维持的时间都不长,而且这些国家仍然是独立的,所以还不属 于元朝的疆域。如元朝对安南(今越南)用兵三次,一度占领了安南,并派 了达鲁花赤(地方行政长官)去监督行政,但在安南的激烈反抗下,最后不 得不撤出。元朝在缅甸设定过缅中行省,存在的时间也很短。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1285 年)在高丽设征东行省,但该省的长官(丞相)就是高丽国王, 而且对高丽国内仍称国王,所以高丽实际上只是元朝的属国。 参考资料:《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麻烦采纳,谢谢!

求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爱国诗词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絃。《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回答者:niupa - 高阶魔法师 六级 9-15 19:42
离骚 屈原写的
回答者:学狂 - 秀才 二级 9-15 20:20
.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絃。《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
爱国诗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菩 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山月》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絃。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答者:第五座天使 - 秀才 二级 9-22 13:32
.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絃。《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
爱国诗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菩 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山月》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絃。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就全诗的内容来看,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激昂的,又有低沉的;既有豪迈的,又有悲凉的;既有激动人心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又有使人感到凄凉的“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既有“前年胜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的绘人有境界开阔的感觉,又有“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的令人意志消沉。正因为这样,所以它给人的感觉,象是慷慨激昂,又象是抑郁悲凉,但从诗的结句来看,后者却是主要的。因为诗的思想倾向,往往流露在结句里。
《诉衷情》 陆游【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示儿》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自称是什么?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14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新太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36-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7年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和政权的都城?

夏——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商——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西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属东周)
秦:西犬丘\平阳\雍\泾阳\栎阳\咸阳
晋:绛\新田\屯留\端氏
楚:郢\陈丘\巨阳\寿春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蓟(今北京)
宋:商丘\睢阳
鲁:曲阜
郑: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邯郸
魏:安邑\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宜阳\阳翟\新郑
秦——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汉 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三国:魏——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建业(今江苏南京)
晋 西晋——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建康(今江苏南京)
东晋十六国时期:
成(汉)(303~347):成都
汉(前赵)(304~329):离石\左国城\蒲子\平阳
前凉(301~376):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319~351):襄国(今河北邢台)\邺
前燕(337~370):龙城(今辽宁西部)\蓟\邺
前秦(351~394):长安
后燕(384~407):中山\龙城
后秦(384~417):长安
西秦(385~431):勇士\金城\苑川\南安(今甘肃南部)
后凉(386~403):姑臧
南凉(397~414):广武\乐都\西平\姑臧
北凉(397~439):建康(非今江苏南京)\张掖\姑臧
南燕(398~410):滑台\广固(今山东境内)
西凉(400~421):敦煌\酒泉
夏(407~431):高平\统万
北燕(410~436):龙城
冉魏(350~352):邺
西燕(384~394):长子
翟魏(386~391):滑台
南北朝(略)
隋——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时期:
前蜀\后蜀:成都
楚:潭州长沙府
南汉:广州兴王府
闽:福州长乐府
吴越:杭州西府
吴:扬州江都府
南唐:西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
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
北汉:太原
后晋:东京开封府
宋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
西夏——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辽——上京(今辽宁巴林左旗)
金——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
元——大都(今北京)
明——朱元璋定都 南京 ,朱棣(永乐)迁都北京 清——北京(今北京)
清 京师

“五虎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都是哪些将军

西汉刘邦“五虎将”:
1、樊哙。能和西楚霸王项羽玩十个回合以上,而没有受伤,不能说不是西汉军中第一猛将。是刘邦的妹夫,善终。
2、周勃。安刘氏者,必勃也。一句遗训,竟然变成现实,左袒而诛杀诸吕,不愧是西汉王朝安定的一支中流砥柱。
3、灌婴。汉初三朝元老,参与追杀虎落平阳的西楚霸王项羽,病死。
4、英布。汉初三大将之一,被逼造反,曾射伤刘邦,后被杀死。
5、彭越。汉初三大将之一,被逼造反,被捉后放,犯下平生最大的错误,找吕后哭诉分辩,被吕后害死,再醢成肉酱。一个字,惨。
东汉刘秀“五虎将”:
1、邓禹。光武帝刘秀亲封的,云台二十八将里位列第一。
2、冯异。如果让我选,我选冯异第一,又能打战又不争攻夺名。人称“大树将军”,平生救了光武帝刘秀数次。
3、耿弇。人称战神。光武帝刘秀把他和西汉功臣韩信相较,称为韩信第二。
4、吴汉。吴汉杀妻好像是个剧本。唉,又是一个婆媳关系不好处理的典型。
5、寇恂。曾领兵据守河内,大败更始帝大司马朱鲔数万精兵。
三国蜀汉“五虎将”:
1、关羽。灭华雄,斩颜良,诛文丑,三国名将很多都被关公承包做掉了。杀车胄,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水淹七军,关公英雄之事,难以盛数。三国志钦定万人敌之一。
2、张飞。刚出道时,就大战当时声名如日中天的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五十回合而不倒。长板坡一声怒吼,吓的曹阿瞒几乎落马丧命。三国志钦定万人敌之一。
3、赵云。前期是标准的中南海保镖。三进三出,万军丛中救了个傻阿斗。晚年更有力斩韩家父子五人之壮举。更兼一身正气,曾不畏杀头力阻皇叔伐吴。
4、马超。风光的时候,杀的曹操弃袍割须。和张飞挑灯夜战几百回合。可惜,归附刘备后,一直就没有什么大事传出。
5、黄忠。箭无虚发,关公也得他手下留情;定军山下更是大显神威,怒斩虎步关右的魏军名将夏侯渊。
盛唐李世民“五虎将”:
1、李靖。李靖战功无人可敌。隋朝名将韩擒虎外甥。唐肃宗把他列为历史上十大将之一,还有和红拂女有一段热烈的爱情故事。
2、秦琼秦叔宝。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可比关二哥,有关公战秦琼之戏。和尉迟敬德同为民间的门神。隋唐英雄传更是以他为第一男主角。
3、尉迟恭尉迟敬德。这个黑脸汉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万军中刺落聚显庄二当家单雄信,保太宗杀出重围。
4、程知节程咬金。秦王府福将。
5、李世绩。隋唐是个义士辈出的时代,李世绩就是其中的一个真义士。灭了高丽也有他一份。
北宋赵匡胤“五虎将”:
1、石守信。太祖兵变时,石兄把内应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使太祖顺利登基。
2、高怀德。曾和石守信共破李筠军队。
3、张令铎。翊戴之功臣之一。
4、王审琦。善骑射。
5、张光翰。翊戴之功臣之一。
宋朝水浒梁山“五虎将”:
1、大刀关胜。全仗老祖宗的福啊,不然应该是林冲才对。
2、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梁山开创者之一。
3、霹雳火秦明。比较早加入梁山,为梁山事业的蓬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4、双鞭呼延灼。在小说中,表现也比较平常。
5、双枪将董平。历史上,能使动双枪的,而且在马上,能运双枪如飞的,一定是猛将,想想,也有道理。
明朝朱元璋“五虎将”:
1、常遇春。人称“常十万”,勇猛过人。老朱夸他当百万众,摧锋陷坚。鄱阳湖大战,射伤汉军名将张定边,救了老朱一命。
2、徐达。老朱称他为“万里长城”,战功赫赫。武力稍逊常十万。
3、冯国胜。时评“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4、傅友德。曾有七战七捷之功。
5、蓝玉。可惜胡惟庸、蓝玉案。牵连多少人啊!恐怖!
清朝努尔哈赤“五虎将”:
1、何和礼。萨尔浒一战闻名天下。
2、额亦都。努尔哈赤视为股肱之臣。
3、费英东。此人是鳌拜的叔叔。
4、安费扬古。曾保努尔哈赤杀出敌人重围,反败为胜。
5、扈尔汉。曾被努尔哈赤赐号“达尔汉”。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审美观有哪些?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在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们对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人们重于装饰,魏文帝喜欢打扮华丽并将头发挽成蝉翼形的妃子。南北朝,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先秦、两汉时期,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
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宋元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宋人开始崇尚纯朴淡雅之美。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中很流行戴一种叫“花冠” 的装饰品,这种花冠制作精细考究,为这一时代的女性增添了妩媚的气质。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到了元朝时期,虽然中国的社会并不是由汉人统治,但外族也没有对汉民族在审美以及尚美方面产生太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审美情趣开始随潮流转变。但对于女性美的标准仍然和前朝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有增无减,表现在女性的发饰、服饰等方面。明朝女性的发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紧,没有什么个性可言,可谓将女性之美裹了个严严实实。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渐又有了一些特色。清朝时,含蓄内敛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础。清朝时期,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中国古代的美女具备条件:1、乌发蝉鬓。女人的秀发应该象黑漆一般乌黑油亮。站立的时候,长发就象黑瀑布一般直泻而下,不但要有光泽,还要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2、云鬓雾鬟。
云鬓雾鬟是形容女人的发髻如云雾一般,高高束起。
3、蛾眉青黛。
周朝的女人,流行画眉,先把眉毛剃去,再以“黛”来自由描绘眉毛的形态。所谓“黛”就是用笔把眉毛处涂黑的意思。在《诗经》和《楚辞》中,形容美女的眉毛为“蛾眉”。所谓“蛾眉”就是眉型象蛾的翅膀般淡而自然。这种眉毛,是当时最流行的眉型之一。
4、明眸流眄。
除了嘴巴以外,眼睛也是传达盛情的工具之一。有句成语“眉目传情”,说的就是这回事。一对美丽的眼睛,自古以来就是形容美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 “明眸”指的就是又黑又大的眼睛,而“流眄”也就是俗称的“抛媚眼”。试想,一个女人如果用一双美丽的眼睛,似笑非笑地向男人抛媚眼,那么男人便会很容易被诱惑了。
5、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皓齿便是红艳艳的嘴唇和白皙的牙齿。所谓朱唇轻启,贝齿微露,红唇不仅可使牙齿显得洁白,而白皙的牙齿更能衬托出嘴唇的鲜明色彩,因此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6、玉指素臂。
自古以来,中国便相当重视手指。有一种算命方式“摸骨”,摸的就是指掌。一个美女不但要把指甲留得很长,同时还要修剪得很整齐。有人说十指可以代表一个人一生的巧拙,同时跟人生的兴衰荣枯也有很大关系。手指纤细的人多半相当聪颖,指尖尖细表示具有智慧,肘部丰满,手臂圆润的人,容易成功。最理想的手指应该是指头尖,手指细、长,柔嫩。符合这些条件的手指,便是大们平时所称的“纤纤玉指。
手指之外,美人的手臂,还必须细白、柔嫩,如凝脂般丰满、圆润而具有弹性,这样的手臂,便被形容为皓臂、素臂。
7、胖瘦得宜。
中国的美女可分为两种型别:一种是唐朝杨贵妃般肉体丰盈的美女,(可喻为牡丹);另一种则是汉朝赵飞燕型的纤细美女,(可以喻为杨柳之姿)。也就是娇艳诱人的贵妇型美人和既理智又有气质的纤瘦美人。在这两种美人中,中国人还是比较偏好后者。因此,多半的文学、史书中所称颂的美女,都是属于纤细型的,例如,楚灵王对细腰的女子特别感兴趣,因此后宫的女子便拼命减肥,希望能博取楚灵王的喜爱,因此后宫因而饿死了不少的女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更是这样清瘦的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代表。
除了纤瘦细腰之外,肌肤也必须晶莹剔透,最好能象雪一样洁白。“雪肤”也是一个美人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8、莲步小袜。
“莲步”是形容缠过足的女人移动步伐时的模样,“小袜”则是指缠足的女性所穿的小小的袜。因为后面有专门一章叙述“缠足”,因此这里省略不提。
9,红妆粉饰。
这里指女人抹上白粉搽上腮红的模样。
10、肌肤芬芳。
美女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不过并不是胭脂的香味,而是由女性肌肤中自然散发出来的香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