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哪三希 乾隆鍾愛這8平米小屋,親自取名“三希堂”,到底是哪“三希”?
乾隆鍾愛這8平米小屋,親自取名“三希堂”,到底是哪“三希”?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在1736年登上皇位,成為一國之君。
或許因延續了康熙時代的太平盛世,乾隆能展現治國才幹的地方不多,於是他把許多精力和才華,都放在書畫藝術領域施展。
尤其對書畫收藏,他一直十分痴迷。據統計,在乾隆全盛時期的收藏中,就有晉、唐、宋、元書畫2000件,明代書畫2000件。
可以說,乾隆是名副其實的皇室收藏家。
在浩如煙海的珍貴藏品中,乾隆對三幅作品尤為珍愛,並專門將其收藏在心愛的“溫室”中。
乾隆的這間“溫室”,位於養心殿西暖閣,其實是他的小書房。
說來讓人驚訝,這個“小”書房,面積的確很小——只有8平方米!
三希堂
在紫禁城的九千多間房屋中,這間小室幾乎可以忽略。
然而,這卻是乾隆最喜愛的地方。
與之相隔不遠的養心殿,是他批閱奏摺、指點江山的所在;而這間小小“溫室”,卻是專屬他一人的精神田園。
乾隆御筆題寫的匾額
乾隆十二年(1746年),乾隆將這間“溫室”改名為“三希堂”,並御筆親書了匾額。
此後,這間斗室被賦予了精神核心。
為何改名為“三希堂”呢?
眾所周知的一個原因是,乾隆集齊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此三帖是藏品中的稀有珍品,他便將收藏三帖的溫室,就此改名為“三希堂”。
這的確是“三希堂”的一個來由,但也不完全如此。

乾隆十分熱衷書畫,更痴迷於收藏書畫作品,尤其喜愛王羲之的墨寶。因此他即位以後,曾專門下詔徵集王氏書法。
他的詔令得到不少文人雅士、收藏家們的響應。後來,他獲得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
在1746年,他喜得王珣的《伯遠帖》,禁不住龍顏大悅,因此賜溫室“三希堂”的名號,有“三件稀(希)世珍寶”之意。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的《中秋帖》
王珣的《伯遠帖》
內府祕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遠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養心殿溫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
——乾隆《三希堂記》
因為有了這三件墨寶,這間供自己休憩的小室,立刻變得氣質非凡。
乾隆閒暇時間,就會歇息在“三希堂”中,對著這三幅墨寶仔細賞玩,這是他珍貴的獨處時光。
三希堂對聯: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
溫室改名為“三希堂”後,僅在三四年的時間裡,就曾收藏晉代之後134位名家的340件墨寶。
這間樸素的斗室,成了集天下大成的藝術博物館。
不過,小室名為“三希堂”,還不僅僅是因為三件墨寶。
學養深厚、胸懷天下的乾隆,自然不會輕易給書齋取名。“三希堂”還有另一番深意。
首先,是乾隆在向一個人“致敬”。
這個人,就是他的恩師蔡世遠。蔡世遠是康熙四十八年的進士,並在雍正初期成為弘曆的老師。
蔡世遠像
可以說乾隆深厚的學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蔡世遠的教導。
蔡世遠曾命名自己的堂號為“二希堂”。這可不是因為他的書齋中有什麼稀有藏品,而是因為他十分仰慕兩個人:范仲淹和真德秀。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
范仲淹
真德秀,字“希元”,是南宋後期著名的理學家。
真德秀
蔡世遠視這兩位為偶像,因此取他們字裡共有的“希”,將堂號命名為“二希堂”。
為了致敬自己的恩師,乾隆也採用了這種模式。不過,他的堂號為何比師父的堂號多了一“希”呢?
當然不是因為他是皇帝,身份比老師尊貴。這“三希”也是有出處的。
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曾在《通書·志學》中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
意思是,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
因此乾隆取名“三希堂”,也有激勵天下士子並自勉的意味。
三希堂
- 上一篇
心痛绝望的网名 2017最新女生带回忆的伤感网名,2017最新女生带回忆的伤感网名
2017最新女生带回忆的伤感网名,2017最新女生带回忆的伤感网名 2017最新女生带回忆的伤感网名 -醒梦空 葬爱臧情葬人心 离别伤 孤影楼 流徙@ 孤枕者@ 零℃冬天丶 久凉
- 下一篇
大道之行也全诗 初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幼有所长的长到底该怎样读,我发现有读(chang),也有读(zhang)的求专家解答!
初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幼有所长的长到底该怎样读,我发现有读 cha g),也有读(zha g)的求专家解答 初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幼有所长的长到底该怎样读,我发现有读 cha g),也有读(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