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辽东益州是现在的哪里 益州(四川一带古地名)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1-08-31 20:05:21 1057
益州 四川一带古地名 详细资料大全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定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

益州(四川一带古地名)详细资料大全  

辽东益州是现在的哪里 益州(四川一带古地名)详细资料大全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定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基本介绍

中文名:益州外文名:Yizhou地区:今西南(除西藏川西)一带面积:106万平方公里繁荣时期人口:约98万人(三国时)主要城市:成都 州级行政区,先秦,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唐,成都,历史事件,

州级行政区

先秦

殷商时期益州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西汉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西汉-益州南部、哀牢

东汉

全国行政区划作了改动,把益州的治所定为雒县(今四川广汉)。 191年,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 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西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

三国

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末年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南北朝

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南北朝-南朝齐-益州(公元497)

隋唐

隋开皇三年 (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 大业三年 (607)﹐又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置太守。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为益州﹐州置刺史。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 垂拱二年(686年),析益州地置蜀州。 开元七年(719年)剑南道设剑南节度使,益州属之。 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成都

成都古称锦城,锦官城,芙蓉城。别称“蓉城” 成都为古蜀国故地,蜀人创造了辉煌神秘、能与中原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和成都的金沙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大约距今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都城从樊乡(今彭州、新都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定名为成都。 秦灭蜀,改称蜀郡。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定“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从西晋末成汉建立(四世纪初)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成都的 益州别名几乎就不用了。到五代十国的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时,由于在城墙外遍种芙蓉树,到花开时节,满城被芙蓉花所包围。从城外看,如同一座芙蓉城,所以蓉城的别谓自此形成。但是成都的本名却从没有变过。 成都为蜀郡首府,又产蜀锦,皇帝置锦官操办朝廷的蜀锦供求,故又名锦官城。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成都得名在古蜀国从北向南迁都时.统治者想借光周朝先祖迁都得兴旺的运气,且寄望于这个新地方能够早日成为其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就取其成为都城之意,命之为成都。所以成都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城自诞生之时,就叫“成都”了。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禅林"。

历史事件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印度洋航道连线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当由缅甸海岸登入而达永昌。《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英国历史学家哈威在《缅甸史》中说,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chindwinr,今亲敦江)经曼尼普尔(Mannipur)乘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