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申报表 增值税的免抵退税`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增值税的免抵退税`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增值税的免抵退税`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免、抵、退”计算办法的解释
一、含义
免,是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
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
退,是指未抵顶完的进项税可以退。
二、解释
1、制定和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缓解出口退税的压力;二是为了应对生产企业财会核算的混乱与虚假。
2、我们以一个例子来作说明“免、抵、退”办法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政府实行这个办法的原因:
A、资料:
假设某企业外购原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其中40%部分用于生产内销产品,60%部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产品全部销售,其中,内销销售额60万,外销销售额(出口离岸价格)120万。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还外购免税辅料40万(无进项税)。假设企业适用的退税率为15%,上期无进项税余额。
B、如果政府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那么,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是: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00×40%×17%=3.4万
出口应退增值税=100×60%×15%=9万
征、退差额进企业成本:100×60%×(17%-15%)=1.2万
C、政府实际的想法及其对策
第一、由于企业财会信息虚假普遍,因而导致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
第二、为了防止多退税,政府决定将所有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如果抵顶不完,再来退税。如此可以减少政府支付的退税额。这就是所谓的“免、抵、退”。
第三、由于退税率只有15%,所以,在抵顶内销销项税额之前先要将征、退差额转出。但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资料,政府不可能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成本来计算转出税额,因而缺少一个合理的计算转出税额的依据。对于政府来说,在上述所有的资料和信息中比较容易掌控和相信的只有出口的离岸价格。因此最后政府决定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作为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依据。但是,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这样就得出了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7%-15%)-40×(17%-15%)=1.6万)
因此: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7-1.6)=-5.2万
第四、如果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得出的结果是负数,意味着内销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并且还有进项税额未抵顶完(即教材中所称的“期末留抵税额”),因而可以进行退税。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剩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都退给你,政府还得看看这些进项税额所代表的原材料你有没有用于出口货物的生产,只有用于生产的才会退给你,没有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当然就不退给你了,只能留待下期使用。
第五、在确定应该退多少税给企业时,从道理上应该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来计算的,但是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因而同样存在一个根据什么来确定应退税额的问题。最后,政府也只能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来作为计算应退税额的依据。但同样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也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来计算应退税额,这样就得出了计算应退税额(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120×15%-40×15%=12万)
第六、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大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这时,企业实际得到的出口退税额就只能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税了,因为该退的进项税已经让你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了;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是小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那么,企业实际得到出口退税就是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了,因为剩余不退的进项税意味着企业还没有使用,当然就不会退给你了。
由于12>5.2,所以企业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额为5.2万。之所以不退给你12万,是因为有些进项税额已经在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已给抵顶了。
第七、从上面那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企业交税3.4万,退税9万,实际上退5.6万;而按照“免、抵、退”计算,企业内销不交税,出口退5.2万,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比前者少0.4万。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少的0.4万正好是“免、抵、退”办法下转出的进项税额1.6万与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下征、退差额1.2万的差额,这意味着企业在“免、抵、退”办法下多转出了0.4万进项税额,也就等于政府就少退了0.4万的增值税。
增值税免抵退税问题
(1)首先计算不予“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离岸价格×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30*(17%-13%)=1.2
(2)计算本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100*17%-(2+0.3*7%+10*17%-1.2)-4=10.479
(运费0.3,取得货运发票,可按7%计算抵扣增值税,0.3*7%)
应纳税额>0
说明本期不存在出口退税,应退税额=0
(3)计算出口“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的退税率
30*13%=3.9
(4)计算本期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3.9-0=3.9
本题中直接给出外销收入30万,因此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30
只有本期应纳税额<0,即存在期末留抵税额的时候,才有应退税额。
解释:
1、不予免抵税额,根据出口退税率和内销的征税率的差额而来。
比如,出口货物200万,企业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那么200中只有13%可以享受出口货物免抵税政策,4%是要缴纳增值税的。因此200*(17%-13%)称为不予免抵退税额。
2、免抵退税额,按照上面的解释,只有200万的13%享受免抵退政策,200*13%称为免抵退税额。
3、出口退税,一般称为应退税额。
(1)免抵退税额中包含三个部门,即免的税、抵的税、退的税。一般我们分为: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2)应退税额的计算
第一步,计算不予免抵税额,是为第二步做准备,因为不予免抵税额是做进项税转出,相当于增加了当期应纳税额
第二步,计算应纳增值税额,这一步实际是计算本期期末留抵税额。如果结果是正数,即应交增值税存在贷方余额,那肯定就没有期末留抵了,说明企业本期应该纳税;(如为正数,直接跳入第四步)
如果结果为负数,负数即为企业的期末的留抵税额,负数就是本期进项税。(为负数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实际是计算一个尺度,根据国家公布的退税率,计算企业可以退税的上限。
第四步,如第二步计算为正数,说明企业需要纳税,自然不存在退税。
如第二步为负数,比较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数值,取较小者。(此处注意,是按绝对值比较大小。原理:应纳税增值税的贷方负数即借方的正数,即期末留抵税额)
较小者为应退税额,原理即为期末存在多少留抵税额,就退多少税,但不超过国家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
第五步,计算免抵税额。本步实质上为倒挤。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原理是要反映国家对企业的出口免了多少税,抵扣了多少进项税。
上述讲的已经很详细了,我只理解到这个程度。我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你,希望你帮你理解,总结你自己的便捷方法。
免抵退税是什么意思?分别怎么操作?免出口增值税怎么免?退国内购料增值税?
“免,抵,退”的做法是对流行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国际出口退税。
现有的“免,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内容
1,现行的税收法律责任的结束,目前留抵税额的计算
>应付当期销项税=目前国内商品 - (进项税额 - 不允许抵达扣)
当期税项负债<期时0
到底留抵税额=绝对应付所得税
价值“左时期税收抵免结束,”同为目前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留抵税额的结束。”
2,豁免,税收计算免税,
=货物离岸价报价××出口货物退税人民币汇率出口 - 豁免,税收抵免
豁免,则量的税收抵免,免税购进价格×数量=出口退税货物的免税原材料的税率
原材料采购,包括国内采购的原材料和进口进料加工免税材料,包括组成计税价格的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免税价格。
原材料及零部件计税价格=到岸价+海关货物关税坚实的实证消费税+关税组成进料加工免税进口
3,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所得税抵免期间的计算自由
结束的时候,留抵税额≤免税,目前,
<br现行的税收抵免
的/>当期应退税额=左端>目前的免税退税额=现行税项豁免, - 当周期的当期应退税额
到底留抵税额>当期免,税务,
利润应税项豁免,税收抵免=电流
现行豁免税收抵免= 0
进行期间留抵税额的前端=留抵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4,禁止和税收抵免计算
不允许和退税额=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报价×(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前出口和不允许抵扣税额抵减额 BR p>不允许的和可抵扣税额抵减额=原材料×(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价格
关于增值税免抵退税额计算
增值税免抵退税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个剔的过程。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是指可以用来抵扣下期增值税的金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是指当期可抵以抵的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是指当期可抵金额与当期抵扣金额相比较任然没有抵扣完的金额,即退税额。
有关增值税出口免抵退税的问题
好多问题啊,关注一下

免抵退税 应退税额 增值税报表第十五栏
第一,你6月出口货物时在增值税申报时出口货物是免税的
第二,你在9月进行了该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应该是单证齐全了),并且该申报所采用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是8月的增值税申报表中的信息,因为8月的增值税申报表中有期末留抵税额,你该出口退税申报中的免、抵、退税额若是>或=8月的期末留抵税额,就有应退税额且=8月的期末留抵税额。若是小于的话应退税额就是你退税申报中的数额,第15栏就填应退税额
增值税免抵退
有可能多退税。
免抵税额企业并没有缴纳,税务局是不打税单给企业的。对于企业来讲,免抵税额没有实际性的意义,所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也没有体现免抵税额。但是对于国税局来讲,是可以进行调库的,也就是说算税收收入,而且地方财政可以从中得到25%的增值税分成,所以,在计算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时,免抵税额是视同应纳税额来参与计算的。
增值税中计算出口货物用免抵退税时,为什么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出口不是你想的那样,按照退税率计算就给退税的,增值税不是一环节征税,而是道道征税,相比很明确国家是不可能多退税给你的,只能是按照少的给你退,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就是在你进口的时候就没有交税,出口自然没有退税的说法了,肯定会把这部分减掉的。。。
到底什么叫“免抵退税额”,什么叫“面的的增值税税额”?
我们简单地讲
免抵退税额就是你说的第三步
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就是免抵退税额-当期计算可以退税的税额
比如
1、离岸价10万,退税率17%,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你的免抵退税额为1.7万
2、本月的销项税额为3万,进项税额为4万,则有1万留抵
3、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为1.7万-1万=0.7万
4、这个0.7要计算城建税和教育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