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界漫画发展史 DC漫画的发展历史

火烧 2022-05-26 12:23:19 1051
DC漫画的发展历史 开天辟地超人出世 暗夜侠影蝙蝠现身“那是只鸟?那是飞机?那是——超人!”他的速度比飞行的子弹还要快,力量比火车头还要大。纵身一跃便能越过高楼……1938年6月,在《动作漫画》的创刊

DC漫画的发展历史  

开天辟地超人出世 暗夜侠影蝙蝠现身

“那是只鸟?那是飞机?那是——超人!”

他的速度比飞行的子弹还要快,力量比火车头还要大。

纵身一跃便能越过高楼……1938年6月,在《动作漫画》的创刊号上,一个穿着蓝色紧身衣、披着红披风的人问世了。

他的胸前有着盾形的S标记,将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

这就是超人——Superman,世界上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超级英雄。

2014年8月在拍卖网站eBay上原版的《动作漫画》创刊号以320万的惊人售价卖出 ,然而当初超人的故事却几乎发表无门。

只有它的两位年轻的创造者——杰瑞·西格尔和乔·舒斯特,坚信超人将会为他们带来名誉和财富。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获得财富的并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东家——DC漫画公司,但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个人,如今已经是代表美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世界上最为人所知的人物之一。

1938年,DC的编辑注意到了超人的价值。

DC立即开工剪接,把这个故事从原本的四格漫画形式改成现代连环漫画的形式。

顿时,剪刀与胶水齐飞,墨汁共白油一色,一部分画格被删去,剧情被缩短到十三页,请专人为这篇作品加上彩色(书中其他多数故事仍是黑白)。

并且在封面加上大大的Action ics字样——这份漫画杂志就此诞生,也宣告那个屡遭否定的构思从此成为世界第一的超级英雄。

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超人来自于氪星,本名卡尔·艾尔(Kal-El),其父母在星球行将毁灭时把尚在襁褓中的Kal放入太空船发射向地球。

飞船降落在堪萨斯的农场,一对膝下无子的夫妇发现并收养了他,为他取名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

超人虽然是外星人,可是他从养父母那里学到的是爱、善良与人性。

他选择了养育他长大的土地,选择了作为人类的生活。

他有一个现实的工作:《星球日报》的记者,同时也善加利用他的“天赋”……超人的来历无论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还是在今天看来都没有过时,始终是极为优秀的科幻主题。

但人们喜欢超人,不仅仅由于他有着神奇的力量,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超人的秘密身份,性情温和的记者克拉克·肯特。

克拉克就是读者的化身:谁不曾渴望拥有神奇的超能力?谁不曾梦想自己平凡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位英雄?读者们没有近乎神的力量,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代入克拉克的人生,悄悄地做一回白日梦。

如果说超人代表梦想,克拉克代表的就是现实。

很快,超人就风靡全国。

他有了独立于《动作漫画》之外的专属刊物《超人》,每期销量达百万份,成为史上第一个有自己的专属刊物的英雄。

他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动画,推出了玩具,还有各种印着S标记的周边商品。

他也终于被报纸接受,有两千万读者阅读报上的连载——其中大多数是成年人。

超人的成功促使DC的编辑们开始往“超级英雄”的题材上动脑子。

1939年,DC打算为它的另一份刊物——《侦探漫画》(Detective ics)创造出一位英雄,以求同超人匹敌。

当时这份刊物已经创刊两年多,刊登过多种侦破和冒险故事,但是还没有一个处于灵魂地位的角色。

时年26岁的画家鲍勃·凯恩接下了这项任务。

如果说超人源自于天才的创意,那么这位英雄则出自刻意的设计。

凯恩参考了达·芬奇的素描、道格拉斯·范朋克主演的电影《佐罗》、甚至吸血鬼恐怖片,画出了这个人物的雏形。

编剧比尔·芬格为它加上了带有尖耳的头罩、手套,把原案中的翅膀改成了披风,并将原来的鲜艳服装改成了黑灰色。

这就是后来为人所熟知的蝙蝠侠(Batman)。

蝙蝠侠诞生于1939年5月出版的《侦探漫画》第27期上。

一经推出就极受欢迎,次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同名漫画系列。

随着这个领衔人物的出现,《侦探漫画》也成为DC持续历史最长的漫画系列。

蝙蝠侠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处处是超人的反面:他是一个凡人,没有任何超能力,借助智慧、训练和装备作战。

超人面对的主要是社会问题,而蝙蝠侠所打击的是犯罪。

超人的存在意义,是帮助善良的无辜者;而从蝙蝠侠出现的那一天起,他的行动却是惩罚有罪的人。

如果说超人所代表的是至善与完美,蝙蝠侠所显现出来的则是恐怖和严酷。

他们之间的这种光与影、表与里的关系,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诞生之初,蝙蝠侠除了身穿蝙蝠衣以外,本质上同当时侦破题材的通俗小说相差并不大。

与其说他是一名英雄,不如说是一个侦探。

他的来历也没有什么科幻色彩——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高谭市最富有的豪门韦恩夫妇带着他们八岁的独生子布鲁斯一起去看那孩子期盼已久的电影《佐罗》。

当他们从电影院出来,途经一条小巷的时候,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

从茫然地跪在父母的血泊中,看着母亲的珍珠项链由纯白变成赤红,听着父亲喉头含混的声音逐渐消失的那一刻开始,幼小的布鲁斯也和父母一同死去了。

尽管坐拥万贯家财,但那个夜晚将永远烙印在他的精神上,成为他永恒的噩梦。

少年布鲁斯决定复仇。

他的目标不是当年的那个凶手,而是这个夺走了他父母的罪恶之都。

他开始钻研犯罪学,远涉欧洲、东方接受侦探和功夫的各种训练。

学成归来的布鲁斯自认为已经做好准备,不料第一次独自走上街头、展开打击犯罪的行动就惨败收场。

他想要救的雏妓反而帮着皮条客袭击他;收了保护费的警察也开枪将他打伤。

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一只蝙蝠撞破窗户飞了进来,给了他灵感:身为凡人的他,需要能够威慑敌人的东西——蝙蝠侠就此诞生了。

白天他是富有散漫的花花公子,夜晚则化身黑衣斗士。

尽管金钱可以为他的圣战提供武器装备,但他并不是超人类。

他并非刀枪不入,没有超能力,只依靠艰苦训练而得的力量和智慧,以一己之力挑战“犯罪”这个弥漫在高谭市每个角落,却无形无体的概念。

在最初几期,Batman还被叫做Bat-man,很快中间的这个连字符就被取消了,Batman成为一个完整的正式称呼,而不是一个外号。

起初蝙蝠侠也开枪杀人,不久DC便改变了他的作风,给他加上两条原则:决不用枪,决不杀人。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蝙蝠侠被迫使用枪械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从未轻易让一个坏人死亡——这让优秀的敌人有机会再度登场。

其中最著名的宿敌便是小丑(Joker),他在蝙蝠侠的专属漫画《蝙蝠侠》创刊号中登场,堪称漫画世界中最精彩的恶人,几十年来始终大受欢迎,甚至一度有自己的系列漫画。

漫画帝国初露峥嵘 百花齐放黄金时代

1942年,在《全明星漫画》第8期上,一个日后同超人和蝙蝠侠并肩作战的第三号DC明星诞生了,这次是一个女人——神奇女侠(Wonder Woman)。

她的创造者是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

这位学者写过许多学术专著,并以发明了测谎仪而闻名于世。

他希望创造一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更有益于读者的角色:一位美丽、温柔、热爱和平的女人——天堂岛的戴安娜公主。

奥林匹斯众神祗赐予她强大的天赋,她手持守护银镯和真言套索,还有一架神奇的隐形飞机。

她主张男女平等。

马斯顿渊博的知识为她的故事增添了生动的情节。

她不仅受到女读者的欢迎,也赢得了男性的青睐。

而少年助手的出现,则让漫画在小读者之间也获得了拥戴。

漫画史上第一个少年助手,就是蝙蝠侠的搭档罗宾(Robin)——迪克·格雷森(后成为夜翼)。

他是一名杂技演员,和蝙蝠侠一样,他也目睹了父母被坏人害死的情景。

蝙蝠侠将这个和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孩子纳入自己的羽翼庇护之下,让他成为自己的搭档。

这个少年英雄立刻得到了少年读者的强烈拥护,很快,其他的英雄也有了自己的小助手。

英雄组合也开始出现。

1940年,美国正义协会(Justice Society ofAmerica / JSA)诞生了,成员包括闪电侠、绿灯侠、鹰人、原子侠、幽灵、命运博士、时侠和睡魔等。

神奇女侠后来也加入进来。

不过JSA更像英雄们的俱乐部而不是战队:成员们在一起开会讨论,但却是分头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漫画英雄们都或多或少的参加了反法西斯战斗。

这些漫画受到了大兵们的欢迎,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二战成为了漫画黄金时代的巅峰。

随着战争的胜利,英雄们最重大的使命一时也解除了,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的人们不再需要超级英雄来拯救世界了。

大部分英雄的连载相继告终,还积极活跃着的英雄只剩下老牌的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DC的其他英雄如绿箭、海王等人没有了独立连载的漫画,但他们还是在《动作漫画》、《侦探漫画》里占据一席之地。

千般罪名莫须有 万马齐喑究可哀

50年代,美国漫画遭受了最大的挑战,”漫画有害论“开始风行,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魏特汉宣称漫画导致犯罪,对漫画业展开了全面的剿杀行动。

由于DC公司的漫画向来比较保守,在尺度上并无太多真正可指摘之处,魏特汉便把眼光投向了角色的“私生活”。

从而提出了他最为恶名昭彰的论断:漫画导致同性恋!在魏特汉眼中,神奇女侠是女同性恋,尽管她在故事中有男朋友,但他认定她的角色是“反男性的”;同样,他认为蝙蝠侠是反女性的,因为其中的漂亮女性多半是坏女人。

1954年春,参议院专门针对漫画出版召开了听证会。

漫画公司不得不自我设限,主动组建一个自律机构:ic Code Authority,从此“符合规范的”漫画在封面上都要印上CCA标记,方可运输和销售。

同时社会上也掀起了反对漫画的运动。

世界漫画发展史 DC漫画的发展历史

出版社纷纷关闭,一年之内,漫画书的销量下降了75%。

帮助DC度过这一艰难时期的,仍是旗下两大招牌人物——超人和蝙蝠侠。

1952年6月出版的《超人》第76期中名为“世上最强组合”(The Mightiest Team in the World)的故事中,蝙蝠侠首次与超人搭档合作,两人也互相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

鉴于此故事广受欢迎,1954年,《世界最佳拍档》(World's Finest)杂志第71期开始连载两位超级英雄合作的故事,取代原本该系列漫画中蝙蝠侠与超人分别当主角的故事形式。

两人的搭档组合是“在漫画产业萧条时期中少见的财务成功”。

自此超人和蝙蝠侠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长期搭档,被视为友谊与合作的典范。

闪电绿灯英雄图改革 白银时代漫画获重生

1956年,过去的英雄们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人淡忘。

虽然闪电侠(The Flash)早在黄金时代就已扬名,但是此时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系列漫画,而他在JSA里的最后露面也已经是数年前的事。

在老兵们纷纷凋零的时候,DC决定在新一代的读者中间,让闪电侠的英名继续传承下去。

编辑尤利乌斯·史瓦兹同意接下这一任务——条件是,他要塑造一个全新的角色。

当时DC有一本名为《展示橱》(Showcase)的系列漫画,每期讲述不同人物的故事。

它被当成新作试验台,以便在推出新的系列漫画之前先看看读者的反映。

新的闪电侠在《展示橱》第4期登场了,这是《展示橱》第一个成功的角色。

新的飞毛腿名叫巴里·艾伦(Barry Allen),是警察局鉴定组的法庭科学专家。

他原本是个慢性子,突然有一天,一道闪电偶然击中了他实验室里的药品柜,奇怪的化学品混合物浇了他一身,从此,巴里发现在自己的眼中,世界变得好像慢镜头播放的电影一样,而他自己却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在其中运动。

巴里想起了他从前的偶像:漫画里的老闪电侠。

于是,他穿上一身火红的衣服,胸前一道黄色的闪电分外夺目——

闪电侠新生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新一代的闪电侠继续在《展示橱》出现了3次,然后便于1959年赢回了自己的系列漫画。

新的闪电侠借鉴了大量的电影技法,比如定格、慢动作、回放等等,来表现主人公的高速动作,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国漫画的白银时代,也由此正式开始。

不久,新一代的绿灯侠(Green Lantern)也在《展示橱》上登场。

他名叫哈尔·乔丹(Hal Jordan),是一名年轻英俊的试飞员,意志坚强,大胆无畏。

一架坠毁的太空船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里面的异星来客是维护银河治安的绿灯部队成员,他在临死前将能量指环传给了哈尔,同时托付给他的,是绿灯的使命与责任。

哈尔很快学会了自如运用指环的能力,从绿灯部队中脱颖而出,多次化解地球、银河、绿灯部队的危机,成为公认的“最伟大的绿灯侠”。

很快,鹰人、原子侠等角色也获得了再生。

这些人物同黄金时代相比,来历、背景和外表都已经大不一样,而且能力也有所改进。

他们跑得更快,飞得更高,力量也更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具有时代感。

而许多全新的角色,如伸缩人(Elongated Man)、蓝甲虫(Blue Beatle)等等也纷纷出现。

新英雄们的时代,终于到来。

战队兴起 团结就是力量 同学少年 青春才是主流

在闪电侠和绿灯侠回归之后,DC在另一本漫画《英勇与无畏》(The Brave and the Bold)上沿用《展示橱》的手法,尝试新的漫画点子。

在它的第28期上,引入了“新版”的JSA,一支强有力的战队: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of America / JLA)。

几个月后,正义联盟开始了独立的连载。

正义联盟的初期七位创始成员是: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火星猎人、海王。

不久绿箭也加入进来。

在它漫长的岁月里,成员波动很大,各种各样的新人加入,原本的创立者也曾一度退出,就连超人和蝙蝠侠这两大明星也先后离队又再度归队。

在这一时期,成员们相互之间的互动还比较少,不过它已经充分显示出了英雄团队的魅力。

就在JLA大红大紫的时候,读者们也在呼吁让其主要成员的小助手们组成他们自己的战队。

因此DC决定一试:1964年,在《英勇与无畏》第54期上,三名少年组队登场了,他们是蝙蝠侠的搭档罗宾、海王的助手海少侠(Aqualad)以及闪电侠的助手小闪电(Kid Flash)。

不久神奇女侠的妹妹神奇女孩(Wonder Girl)、绿箭的助手快箭手(Speedy)先后加入,他们有了自己的队名——少年泰坦(Teen Titans)。

少年泰坦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许多新成员先后加入,比如野兽小子(Beast Boy)、钢骨(Cyb)、星火(Starfire)、鸦女(Raven)、红星(Red Star)……队伍的名字也一再变动,New Teen Titans,New Titans,或者干脆就是简单的Titans。

但是其本质并没有改变:脱离长辈的阴影,踏上自己的征程,既有着青春的快乐与梦想, 也有着成长的烦恼与忧愁。

而创始的五人如今虽然已经各奔东西,有的在各自选定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进,有的则已经长眠地下,但是Titans总部的T型大楼前,闪光的五人塑像却永远激励着他们的后继者,新的少年英雄们。

绕过禁忌英雄直面社会 构筑传奇写实风格盛行

虽然经过蛰伏和摸索,漫画业已经走出了困境,但在当时,它仍然只是孩子们的读物。

尽管1966年的真人版蝙蝠侠电视剧在全美掀起了热潮,不仅吸引了孩子,也吸引了不少成年人,但是它的剧情过于轻快(打人的时候会有漫画一样的状声词“POW!”“BANG!”出现),反而带给世人一种印象:漫画就是这样搞笑而荒诞无稽的东西。

因此虽然这部电视剧获得了大成功,并为漫画吸引了一些新读者,但是随着剧集结束、蝙蝠热消退,漫画的销量也骤跌。

主流漫画的内容在条例的束缚下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得不在天马行空、却无关痛痒的奇想中编造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英雄们不停的同外星人、怪物作战,或者被疯狂科学家变大、缩小,要不就是穿越时空——该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虽然主流漫画不像地下漫画那样关注社会运动,但是自由的浪潮同样影响着它。

不少漫画家也和“叛逆的一代”处在相同的年纪,也同他们的想法有着共鸣。

当DC的编剧丹尼·奥尼尔接手《绿灯侠》时,绿灯侠漫画正面临着被取消的命运。

为了吸引读者,奥尼尔决定尝试一些“实验性”的东西。

其中的一个改变就是让绿箭和绿灯侠搭档旅行,绿灯侠不再随着绿灯部队在外太空里转战一个个星球,而是立足社会现实,成为底层民众的代言人。

在备受赞誉的《绿灯/绿箭》第76期里,一个老黑人对绿灯侠直言不讳:“我知道许多关于你的事迹。

你如何为蓝皮肤的人工作,在某个星球上你如何帮助橙色皮肤的人,你为紫皮肤的人做了许多事……只有一种肤色你从来不曾关心——黑人!”

这一幕成为美国漫画史上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老黑人的苦难与沧桑、绿灯侠的歉疚与无奈,在画家尼尔·亚当斯那高度写实的风格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是超级英雄首次因社会问题而质疑自己。

《绿灯/绿箭》在接下来的一期期漫画中先后探讨了宗教问题、女权主义、环境污染、少年吸毒、以及美国原住民的权利等问题。

然而走现实路线有着潜在的危险,它让人们看到了英雄的无助:让一个英雄面对社会问题也就等于让他承认失败,因为就算拥有神力的超级英雄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他们无法解决的。

因此尽管这样的时事热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并不能促进销量。

读者们似乎并不愿意每个月漫画都出来提醒他们现实多么残酷。

一年多以后,绿灯侠漫画还是没有逃过被撤销的结局。

但是,DC仍旧为这些故事感到自豪。

它后来又出版了《鹰与鸽》(The Hawk and the Dove)等关注时事政治的漫画。

《绿灯侠/绿箭》也成为这类题材的英雄漫画中,思想性、艺术性都属上乘的作品。

绿灯侠和绿箭共同上路追寻真正的美国精神的这段短暂旅程,成了日后影响着两个人物的最美好的回忆。

不愿遭受束缚的艺术家们开始逐步挑战CCA的权威,每一个微小的胜利都是通往自由的一步。

限制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打破的。

漫画条例做出了修订,允许在作为反面例子的情况下描写吸毒。

同时,吸血鬼和狼人等等经典的恐怖形象也开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英雄出现了,坏警察可以表现了,漫画逐渐从荒唐的架空故事中摆脱了出来。

读者们在欣赏更有深度的故事的同时,也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英雄人物。

扭转乾坤同人显力量 摆脱童稚漫画已成年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漫画市场发生了急剧变革。

漫画的读者群有了更加清晰的变化:除了一般的青少年读者外,漫迷的群体开始渐渐成为一股力量。

他们狂热的追捧尼尔·亚当斯等王牌漫画家,收集他们的作品,成为所谓的“漫画收藏家”。

他们还举办漫展、出版同人刊物。

有许多漫画编剧和画家就是通过同人志起步的。

既然读者的年龄层有所提高,漫画中面向成人的场面也相应增加了,从技法、分镜,到印刷,甚至封面的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主流漫画中的“成人漫画”开始了空前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成人漫画并非指情色,而是指其阅读对象为心智成熟的成年读者。

它们牵涉更多的政治、社会问题,展开道德上的思考和讨论,虽然不再装作对现实中的性与暴力视而不见,严格来说也不算露骨。

不过,出版者们虽然已经不再唯漫画条例之命是从,但仍然不敢离超级英雄这一久经考验的主题太远——毕竟这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DC重新改写了《沼泽怪物》(Swamp Thing)。

它作为一本惊悚漫画一向销路平平,但是在一位新的英籍作者,阿兰·摩尔接手编剧之后,这个老角色顿时焕发出了青春。

在摩尔笔下,沼泽怪物不再是一个痛苦的科学家,而是自然生态的关怀者。

摩尔不仅为这个外表丑陋的怪物增添了心理上的深度,还将社会现实巧妙地融会在剧情中:女权、对于药物的争议、美国的枪支管理、以及最重要的主题:环境保护运动。

在当时普遍看重画家而轻视编剧的风气中,摩尔以他的天才让人们一提到这本漫画,想起的不是诸多画家,而是阿兰·摩尔的大名。

它不再是一本单纯的惊悚漫画,而是对于人性的严肃反思。

不久,DC正式让它摆脱刻板的漫画条例的约束,转而在封面上加上另一种标记——“面向成年读者”。

经过了几十年,主流漫画终于走向了成熟。

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等经典人物也先后得到改写,使英雄们从理想化的神坛走向充满艰险的现实人生。

这一改革的标志——弗兰克·米勒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赢得了广泛好评,包括《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滚石》在内的媒体都给予了严肃认真的评论和称赞。

这是主流英雄漫画的一大殊荣。

蝙蝠侠系列漫画也因此奠定了接下来数十年的基调——黑暗、冷酷、孤僻、不择手段。

1986年DC公司出版了《守望者》(Watchmen),它由阿兰·摩尔编剧,戴夫·吉本斯作画,表面上仍然是一部“超级英雄”漫画,但与其说这是英雄故事,倒不如说是对五十年来的英雄漫画的彻底颠覆。

阿兰·摩尔继承了他的前辈戈尔丁、赫胥黎、奥威尔等入对于“反乌托邦”的思考,彻底剥下了英雄的光 环。

英雄们不再是救世主,而是冷酷的统治者。

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但绝对的权力是否必然 导致绝对的腐败?他们是世界的守望者——可是又有谁能够守望他们?

同期摩尔还创作了另一部漫画《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同样营造了一个极权统治下的冷酷世界。

这种对人性和权力的深刻反思已经远远超越了漫画,甚至超越了许多文学作品;然而它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守望者》,又非漫画而不能成。

因此,《守望者》博得了经典地位,更成为史上唯一获得国际科幻“雨果奖”的漫画。

人们终于认识到,英雄漫画之外还别有一番天地。

漫画不仅是穿着紧身衣的人的大战,而是一种堪与文学比肩的传播形式;只是五十年来,许多人都忽略了它,包括漫画家们自己。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和《守望者》不仅在美国漫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美国漫画新时代开端的一个标志,从此以后,一个信息多元化,创作自由化,时代化的全新时代正式来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