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原文 引驾行·仙吕调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火烧 2022-01-06 16:18:09 1050
引驾行·仙吕调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引驾行·仙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

引驾行·仙吕调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引驾行·仙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原文 引驾行·仙吕调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引驾行·仙吕调》赏析

这首《 引驾行》是柳永创长调慢词的一个范例。
全词共一百二十五字,以平叙为主,层次多变化,注重从不同角度展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后世创作长调慢词者有很大的启发。
上片极尽铺叙之能事,先以一组排句对旅途中的客观物景,大肆进行铺写涂抹。这组排句均以一个三字句托上两个四字对句 ,着意加以渲染 。“红尘紫陌 ,斜阳暮草 ”,描绘当时的长安道说的是场所。
“韶光明媚,轻烟淡薄”,描绘当时的天气氛围。接着 ,人物登场 ,“迢迢匹马西征”、“摇鞭时过长亭”,谓主人公正在旅行 ,“ 离人 ”、“匹马”,“断魂”、“迢迢”,都带感情色彩,让人觉得主人公的这次旅行,并不那么愉快,再与此时此地的大好时光相对照,则更加烘托出这次旅行,是多么令人难堪,使人生愁。于是,抒情主人公很自然地兴起对于“凤城仙子”的思忆。“别来千里重行行”说的是在漫长的旅行途中,有万千情事可以思忆,但令人难忘的还是即将踏上征途的那一时刻,俩人执手相看,那脸上水盈盈的双眼,永远印在脑际。头一组排句与以下的思忆,布局巧妙,写的是现在的景况,铺叙中穿插回忆,已将主人公旅途中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转换角度,述说对方的相思苦情,并且进一步构想将来相见的情景 。“ 花朝回夕,最苦冷落银屏。”几句说的是主人公构想,离别之后,每逢花朝月夕,她必定分外感到冷落,夜夜无眠,说不定她已经算好了我回归的日程。对方的相思苦情,这是想像中的事,但写得十分逼真,虚实难辨。这时候,仿佛她就在自己的眼前。接着,主人公转而想到,这千万般的思忆,不管是我想念她,还是她想念我,全都是空的 ,怎比得上及早返回 ,与她相见,那才是实在的。“争”,同“怎”。那时候,“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我将向她从头细细述说,离别之后,我是如何如何地思念着她。在幻想中,作者既描绘了她的相思苦情,又写出彼此述说相思的情景,深切而生动。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旅途中忆起“凤城仙子”,实景实情实写;下片描写对方的相思,虚者实写。上下片合起来,说的就是“相思”二字。全词铺叙、言情,有时间的推移,也有场景的变换,所抒之情饱满生动。

《引驾行·仙吕调》作者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的其它作品

○ 雨霖铃·寒蝉凄切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望海潮·东南形胜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鹤冲天·黄金榜上

○ 柳永更多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