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闯王李自成做了几天皇帝 曾打的李自成只剩18骑,为何反被打的全军覆没,马革裹尸?
曾打的李自成只剩18骑,为何反被打的全军覆没,马革裹尸?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明朝的猛人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等先后战死,大明只剩下孙传庭一个能打的将领了,其率领的秦兵也是明朝最后的一支劲旅。 十八骑逃

曾打的李自成只剩18骑,为何反被打的全军覆没,马革裹尸?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明朝的猛人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等先后战死,大明只剩下孙传庭一个能打的将领了,其率领的秦兵也是明朝最后的一支劲旅。 十八骑逃脱 崇祯十一年,一代名将孙传庭指挥部队,联合洪承畴在「 ”潼关南原之战”中大败李自成,此役李自成部尸积如山,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以十八骑突围出来,逃入商洛山中,此战是李自成起义以来输的最惨的一次,几十年的家当全部损失殆尽,可谓一败涂地。至此,农民军势力差不多已经被全部镇压下来,对崇祯来说,形势一片大好。 孙传庭 战死潼关 然而,在时隔仅仅5年后的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在对李自成的作战中大败,战死潼关,马革裹尸,时年51岁。 时人不仅疑问,曾是大败李自成、斩杀高迎祥的一代名将,为何才时隔5年,便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要回答这个疑问,就要弄明白这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人掌兵 孙传庭,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他按例是被授知县一职,后来又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如果不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他应该会在文职的路上一直干下去,最后要么退休,要么回老家教书,但是,老天却偏偏要让他一介书生带兵出征,可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孙传庭 崇祯九年三月,眼看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国家危亡之际,面对农民起义的重灾区陕西,孙传庭依然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孙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兵。请记住这支军队,因为其战斗力仅次于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细数明末的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是关宁铁骑,排第三的,是卢象升的天雄军,排在第二的,就是孙传庭的秦兵。而关宁铁骑之所以强悍,因为机动性强,装配精良;天雄军善战,是因为团结;而秦兵的战斗力,是因为个性强悍。 斩杀高迎祥 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经此一役,便奠定了孙传庭一代名将的美誉,此后,孙传庭率部,转战陕西河南各地,接连击败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等农民军,使关中地区渐渐稳定。史载,孙传庭善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的战术,他谋勇兼具,剽悍善战,虽是文人掌兵,但却有名将的风范。在这段时期内,孙传庭屡战屡胜,名声大噪,成为明廷镇压农民军的主力。 时运不济 然而,明军还没来得及斩草除根,清军突然进攻长城,崇祯遂又急忙调孙传庭与洪承畴两人回京布防,以布置对清军的防务,至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明军无暇抽身过来再对付李自成,故而李自成得以喘息,他乘机收集溃兵,招揽灾民,慢慢积蓄力量,渐渐的死灰复燃。 李自成 崇祯十六年,因为遭人诬陷身陷大牢才刚刚出狱的孙传庭,旋即被任命为三边总督,命令出征李自成,然而此时的李自成已是今非昔比,人数有40万之众,势力远比前时强大了许多,尽管起初官军在孙传庭的带领下取得了难得的大胜,但是双方实力悬殊,军中又流行时疫,粮草不足,人心惶惶,孙传庭不敢乘胜追击。原本想修整一二,发展实力,安抚军心,却接连收到朝廷催军赦令。遂于是年八月,率军二十余万出关。这是明朝对李自成起义军采取的最后一次主动进玫。草率出征,背水一战,背负着不被信任的失落,一身英气,万死抵挡,最终战死潼关,血洒疆场,马革裹尸。 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的死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是灾难性的,自此潼关大门洞开,通往京师的道路已经是畅通无阻,大明的最后一位守护者已经逝去。孙传庭阵亡后6个月,李自成部队打到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遂亡,《明史》称「 ”传庭死,而明亡矣”。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