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附赠书单 1997年清華大學羅列學生應讀書單:中國文化
1997年清華大學羅列學生應讀書單:中國文化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書,或泛覽,或精讀,涓滴的堅持,駛向知識的海洋。
1997年,清華大學教務處、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參考清華大學校內外專家意見,編印《清華大學學生應讀書目(人文部分)》,分外國文化、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四類,共85種。
中國文化篇1. 《論語》
先秦儒家經典著作
半部《論語》治天下
讀經兼讀古注,體現述而不作的傳統,使讀者瞭解古人的詮釋路徑與理解取向。
書前附有關於孔子的權威傳記《史記·孔子世家》及十一家集釋,使讀者可以結合孔子生平閱讀《論語集註》,體現知人論世的傳統。
2. 《墨子》
先秦邏輯思想史的奠基作
“故所謂巧,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墨子》,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寂寞的書。魯迅先生說:偉大也要有人懂。
3. 《孫子兵法》
一部兵學聖典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萬事無常法,應變爲最上。
該書以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爲底本,同時參閱了有代表性的各家研究成果。
4. 《孟子》
“四書”篇幅之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儒家學說代表作、傳統散文寫作之高峯”。孟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
5. 《老子》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
被譽爲“萬經之王”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道德經》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6. 《莊子》
道家經典、中華元典之一
“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
道家經典之一,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莊子》
7. 《荀子》
先秦優秀的哲學著作與散文集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
8. 《易傳·繫辭》
今本《易傳》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傳是理解易經的經典著作。《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
推薦閱讀書目:《周易今注今譯》
9. 《史記選》
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紀傳體通史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選》,清初著名學者儲欣所編選,選錄作品五十五篇。編選者對於文章精彩部分用不同的符號加以圈點,並有大量的評點,所選篇章之末亦多有評語,盛讚史公文章之精彩處,與文中評語形成照應。該書是清康乾時代較爲有影響的《史記》選本之一。
10. 《論衡》
漢代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論衡》是東漢著名哲學家王充的重要著作。兩千年來,《論衡》對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爲中國學術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奇書。
11. 《不真空論》
東晉著名佛教學者僧肇的代表作
“‘ 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
12. 《物不遷論》
僧肇另一著作,討論世界有無變化、生滅的問題
“往物既不來,今物何所往?”
13. 《神滅論》
範縝以偶然論觀點痛斥因果報應論之作
“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14. 《壇經》
中國佛教著作唯一被尊稱爲"經"者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5. 《張載集》
北宋理學奠基者張載著作之集大成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16. 《四書集註》
儒家經典宋學集大成朱子集註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從元代開始成爲科舉考試的標準參考書,影響中國歷史及中國思想文化極爲深遠。
17. 《傳習錄》
中國古代哲學史中的經典之作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
18. 《明夷待訪錄》
中國政治思想史上的啓蒙之作
梁啓超稱其爲“人類文化之一高貴產品”
19. 《讀通鑑論》
傳統史論中最系統最精彩的傑作
“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
《讀通鑑論》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閱讀司馬光的歷史鉅著《資治通鑑》的筆記。
20. 《嚴復集》
21. 《仁學》
融貫儒釋道三教,通貫 中外古今
最激進的維新派著作
“其思想爲吾人所不能達,
其言論爲吾人所不敢言。”
《仁學》是集中體現譚嗣同政治和學術國想的一部著作,其思想來源既有中國傳統的儒學、諸子學、佛學思想,又有西方宗教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思想。
22. 《孫中山選集》
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百折不撓的革命家,與時俱進的思想家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