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江生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原文_翻译及赏析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原文_翻译及赏析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明代·魏禧《登雨花台》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景点,登楼,抒情爱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
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
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
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鉴赏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著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著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魏禧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倚遍阑乾,只是无情绪。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相关文章
- 范仲淹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得心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定风波苏轼 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岳阳楼记原文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先秦佚名《孟子·告子下》全文翻译赏析)
- 起点 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毋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奉酬袁使君送陆灞却回期道寺院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范仲淹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窦叔向《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 月夜忆舍弟 昨过漕台庭前茶醾盛开已而詹体仁海棠和章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