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岳飞北伐最北处 岳飞《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3-15 03:47:01 1029
岳飞《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原文: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巖张先生北伐翻译及注释翻译军中的号令像

岳飞《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原文及翻译赏析  

岳飞北伐最北处 岳飞《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原文: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送紫巖张先生北伐翻译及注释

翻译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著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注释1紫巖张先生:指抗金名将张浚,诗人朋友。2北伐:指张浚以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事的身份,召集诸将至平江府,准备北伐事。诗人也是北伐将领之一。3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4天声:指宋军的声威。5北陬 (zōu):大地的每个角落。6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7蹀 (die):踏。8阏氏(yān zhī):代指金统治者。匈奴的王后,这里代指金朝侵略者。9可汗(ke han):古代西域国的君主,这里借指金统治者。十神州:古代称中国为神州。

送紫巖张先生北伐赏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迅速传播,很快震动了最北边的角落。用这种天风海雨之势超笔,充分衬出民心士气的雄壮和誓复故土的决心,使全诗充溢着高昂亢奋的情调。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预言战事,充满必胜信心;「长驱」、「直捣」,势如破竹;「河洛」、「燕幽」,渡黄河是恢复宋朝旧疆,向燕幽则还要恢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乃是大宋自太祖、太宗而下历代梦寐以求、念念不忘的天朝基业!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用马蹄践踏阏氏的血肉,把可汗的人头割下来挂在旗杆上示众。「阏氏」、「可汗」这里指金朝侵略者。这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践踏之的痛愤,不正是《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另一种说法「。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想像凯旋的情景,其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正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相似,表达了岳飞长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张浚的共同理想。

  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著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送紫巖张先生北伐创作背景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诗人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诗人写了这首诗替他送行。

送紫巖张先生北伐简析

  紫巖张先生即抗金名将张浚。张浚奉命督师抗金,岳飞也率部队参加了战斗。张浚出发时,作者写这首诗,鼓励张浚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诗的大意说: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著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这首诗气魄豪迈,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诗词作品:送紫巖张先生北伐诗词作者:【宋代岳飞诗词归类:【送别】、【豪迈】、【爱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