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后世的影响 因治水功績為後世敬仰的李冰

火烧 2022-05-03 10:06:40 1055
因治水功績為後世敬仰的李冰 不管古今,作為一個施政者,無論擔任什麽職位,要想在職位上施展才智,有所作為,不力行務實是什麽建樹也不會有的。而為政務實的關鍵在於實乾,只有先做一個實乾家,才能有所成就。戰國

因治水功績為後世敬仰的李冰  

不管古今,作為一個施政者,無論擔任什麽職位,要想在職位上施展才智,有所作為,不力行務實是什麽建樹也不會有的。

而為政務實的關鍵在於實乾,只有先做一個實乾家,才能有所成就。

戰國時期的李冰在擔任蜀郡守期間,為政講究實際,注重實乾。雖然史書上對他的生平事跡沒有詳細記載,但他卻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偉大工程都江堰而名垂千古,他為民興利、造福一方的政績得到了歷代百姓的稱頌。

李冰剛被任命為蜀郡太守的時候,川西平原水旱災害連年不斷,澇時農田、房屋、人畜被衝毀淹沒,旱時莊稼顆粒無收,赤地千里。

面對著嚴重的水旱災害,李冰認識到治蜀必先治水,只有人們不受水旱災害的威脅,才能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

李冰在上任不久,就帶領有治水經驗的人。沿岷江察看實地情況。發現岷江因為水流湍急,所以攜帶了大量泥沙,而在流經灌縣平坦開闊的平原時,水速減緩,致使泥沙淤積、河床增高。

河水又被灌縣城外的玉壘山所阻隔,因此每到漲水季節,岷山兩岸的大片良田就會被洪水淹沒,而乾旱時岷山東岸田地又得不到灌溉。

李冰了解到旱澇發生的原因之後,決定開鑿玉壘山,把一部分水引到東岸,這樣既可分洪減災,又可引水灌田。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玉壘山終於被鑿開一個二十米寬的大缺口,岷江水從這一缺口可流入新開的河道。

原來的岷江稱作“外江”,新開的河道稱作“內江”,也叫“都江”,被鑿開的缺口叫做“寶瓶口”。結果,寶瓶口的實際分洪效果並不理想。

李冰並沒有灰心氣餒,而是重新仔細的觀察了岷江及玉壘山附近,他發現寶瓶口的地勢太高,所以流入的水量不大。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需在玉壘山前面的江心築起一道分洪堰,在那裡就將水分為兩股。

這樣,江水流到分洪堰前,會分別進入外江和內江,不僅增大了流進寶瓶口的水量,而且還可減少外江的水量,不致於再漫出堤岸成災。

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李冰就開始組織當地百姓進行這項偉大的工程,經過了數次失敗,及艱辛的努力,李冰終於帶領蜀郡百姓在湍急的江水中成功地築起了一道分洪大堤。

江心築堰的成功使得岷江水患得到了控制。從此,蜀郡旱澇保收,百姓們安居樂業,蜀都也成為了“天府”。

对后世的影响 因治水功績為後世敬仰的李冰

直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都江堰還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四川平原提供著巨大的水利效益,使之成為物產富饒的地區,李冰也因為治水的功績為後世所敬仰。

翻開我國的歷史,像李冰這樣勤政愛民、力行實乾的為政者數不勝數,他們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而是為了百姓,為了國家,兢兢業業地發揮自己的才乾,正是這些“脊梁”式的人物使得我們的國家逐步強盛,我們的民族更加偉大。

他們的身上都體現著一種可貴的實乾精神,為百姓實實在在做具體工作的力行精神。這些說起來容易,看起來簡單的事情,真正做起來卻並非易事,需要有為國解難、為民分憂的強烈責任感,有不圖安逸、肯吃苦的堅韌毅力,有鞠躬盡瘁、踏實肯乾的具體行動。為政者做到了這些,才能真正地為民為國作出貢獻。

可以說,力行務實的精神是中國農耕文化形成較早的一種民族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民族意識,深深的扎根在國人的心中。正是這種注重現實、崇尚實乾的精神,創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燦爛的文明。

力行務實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民族性格心理,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精神更應該得到重視,在我們的當代生活中熠熠生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