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国被灭的顺序 七国中谁最先灭亡
七国中谁最先灭亡
七国中最先灭亡的是韩国。
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
1、灭韩:秦王政十六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
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
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2、灭赵: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
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
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
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灭魏: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
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
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
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
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三个月后,大梁城坏。
魏王假出降,魏亡。
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4、灭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
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
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灭燕:秦王嬴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
二十一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
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
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四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6、灭齐:齐国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
过去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
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
齐王竞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
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
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
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
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 。
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
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