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子女 溥仪,溥仪为什么不能生育?
溥仪,溥仪为什么不能生育?
溥仪为什么不能生育?
因为小时候溥仪被宫女的“启蒙教育”弄伤了身体。
溥仪十多岁住在宫中的时候,因为服侍他的几个太监怕他晚上跑出去,便经常把那些年龄都比他大得多的宫女叫过来教导溥仪,溥仪那时候还只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完全由宫女摆布。
因为儿时的经历,压迫着这位皇帝的身心,导致他最终失去了生育能力。可在那个时候,清王朝飘摇欲坠,所有的旧臣都希望着皇帝为爱新觉罗家族添子添丁,这不能不令人失望。
扩展资料: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第一次娶的女人是婉容,当时溥仪在紫禁城居住的无忧无虑,而且民国政府每年根据《优待条款》还会送上一笔不菲的金钱供溥仪等人使用,不过这种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924年,溥仪被军阀冯玉祥驱逐出宫,溥仪也失去了皇帝的尊号。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被苏联红军抓获,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被引渡回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改造生涯。1959年,溥仪结束了在监狱里的日子,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被改造的战犯。
出了狱的溥仪,很是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周总理还亲自帮助溥仪介绍对象,溥仪很感激国家领导人对自己如此的关爱。不久后,溥仪同李淑贤结婚,这也是溥仪最后一次结婚,也是溥仪娶过的最后一个女人。
导致溥仪不能生育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的事
是。
皇宫之中自古以来有一个陋习,那就是在皇帝年幼的时候,都需要身边的人对其进行所谓的“启蒙教育”,所以宫里的太监便叫宫女们对溥仪进行了多次的“教育”。
那个时候的溥仪岁年纪又小,对于这种“教育”还是心有抵触的。可他毕竟只是个傀儡皇帝,并且当时在这过程中宫女们大多是有些带有强制性的,因此溥仪长期以往,身体便出现了一些状况。
据溥仪自己回忆,那时身体总是吃不消,白日里每每困顿,一睡就是一整天。也许是因为儿时的经历,压迫着这位皇帝的身心,导致他最终失去了生育能力。
扩展资料:
溥仪得到特赦后,他的个人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1962年他又结婚了,对方就是李淑贤。结婚那年,她三十七岁。
婚后一个星期,李淑贤发现溥仪的生活习惯怪异。溥仪夜里往往不睡觉,直到凌晨两三点钟以后,他仍然亮着100瓦的灯,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书。有时候,李淑贤夜里睡着了,一睁眼醒来,看见溥仪正亮着灯,戴着眼镜,仔细地端详着她的脸。
她一看钟,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他不碰李淑贤的身子,只闻闻她的头发和脖子,直到把她惊醒为止。每到这时,李淑贤总是没好气地说:“您这是干吗呢?还不睡觉?”溥仪只是笑笑,然后又转身看他的书。
李淑贤是个结过婚的人,知道夫妻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她心里头虽然纳闷儿,可也实在张不开口——没法问呀。就这样,他们这对新婚夫妻过了一星期的“特殊生活”。
一天早晨,溥仪跟李淑贤说,他要到医院去。于是,他俩一起到了人民医院。谁知,溥仪根本没看病,直接就进了注射室。趁着溥仪正打针的时候,李淑贤走了进去,溥仪立时慌了神——她过去一看,原来他打的针竟是荷尔蒙。
溥仪的一生
爱新觉罗溥仪人生介绍及评价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评价:
1、李淑贤:溥仪当过皇帝,而我却是个普通护士,然而我们真诚相爱,无论是溥仪所在的全国政协,还是我所在的医院,人们都知道溥仪对我特别好
2、周恩来: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扩展资料
相关事迹:对于溥仪的到来,当时植物园领导非常重视。卢思聪回忆,就在溥仪到园的前几天,领导专门组织全园职工在食堂开了一次会,要求溥仪来了以后不能围观。对外要保密,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称呼他为溥先生,而不能叫同志,还有国家机密不要跟他讲。
周边住着的一些旗人,不知怎么知道溥仪在植物园劳动,“闹”了一回事。卢思聪说,那时溥仪每两周可以回城一次,他要坐公交车回城里。
当时只有一班公交车,车站设在离植物园不远的四王府村。一天溥仪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些聚集在站台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还口称“皇上”!溥仪当时气得够呛,训斥道:“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说完,冲出人群走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的生活:遇人跪拜很生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跟光绪是什么关系?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所以,光绪是溥仪的大伯。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扩展资料
溥仪的亲属关系
曾祖父母: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道光帝。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十六日,卒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七日。
祖父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醇贤亲王。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所生,咸丰帝异母弟。
叶赫那拉·婉贞(奕譞嫡福晋):嫡祖母,慈禧太后之妹,光绪皇帝生母
刘佳氏(奕譞侧福晋):五品典卫德庆之女。
嗣祖: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清文宗咸丰帝。
生父: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同父异母弟。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日)奕譞次子,即清德宗光绪帝,也是溥仪的伯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的父亲是谁?为什么溥仪是皇帝,而他父亲不是?
溥仪的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溥仪做皇帝是慈禧太后决定的,因为溥仪被立为皇帝,且年龄太小,所以载沣任监国摄政王。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尊祖母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载沣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
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于2月3日病故。
扩展资料
作为权倾一时的末代王爷,载沣的一生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年少就承袭醇亲王爵,一路官运亨通,20岁就监国摄政,又贵为宣统帝之生父,可谓是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但不幸的是他生在风雨飘零、激烈动荡的清朝末年,在执政的三年里,他多灾多难。这三年,是他一生最遭难的时期。清朝皇族中很多人认为他庸碌无能,只是一个窝囊书生,毫无政治才能,不配做摄政王,大清的江山断送在他们兄弟父子手中。这过于偏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廷倒台的历史责任,非载沣一人能承担。面对清皇室气数已尽、回天乏术的局面,即使是一位资质甚佳、政治经验老到的政治家也很难力挽狂澜,更别说从政历练不足、缺乏魄力、能力有限的载沣。
在晚清这种急剧嬗变的复杂环境中,载沣虽不能挽救清廷倒台的命运,但也能迅速看清形势,较识时务。他辞去摄政王之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不参与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他所追求的是一世无忧、恬静安逸的普通人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沣
“溥仪”如何拼音?
溥仪(pǔ yí)。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拓展资料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为什么要把溥仪赶出皇宫!
溥仪是皇帝,他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将其赶出皇宫是为了做到真正没有皇帝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民国代替了帝制,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封建王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仍旧留在皇宫里受到庇护。
根据当时的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仍然可以保持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对待溥仪要采用外国对待君主的礼仪;末代皇帝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里;民国政府每年还要付给溥仪四百万元的费用,供他享用;
此外,皇室的一切私有财产,一律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这样,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他原来的那帮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过着帝王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清王朝覆灭后一直延续了13年。
1924年,受到革命影响的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把民国政府的贿选伪总统曹锟赶下台,同时下达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皇宫,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
1924年11月5日上午,冯玉祥派出的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皇宫。当时,末代皇帝溥仪正在宫内同他的“皇后”吃水果聊大天,他的“内务府大臣”慌慌张张跑入宫内报告,并且递上冯玉祥将军关于废止对清王室优待条件的函文,限令溥仪三个小时内搬出皇宫。
溥仪看了函告,惊慌失措,召开了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交出了皇帝印玺,收拾了私物,遣散了太监和宫女。当天下午,被监护离开皇宫紫禁城,搬到后海甘水桥的“醇王府”。
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从此被永远赶出了紫禁城。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_百度百科
溥仪(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