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阳明是明朝什么皇帝的人 历史明朝王阳明

火烧 2022-09-19 11:04:05 1240
历史明朝王阳明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

历史明朝王阳明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

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王阳明是明朝什么皇帝的人 历史明朝王阳明

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称之为“真三不朽”。

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

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北京)。

  《明史》载, 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

一位高僧告诉王华,要他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

王华照做了,王守仁这才说话。

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

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

思想也比较怪癖,一直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

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诗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思想: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据考证,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首诗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王守仁故居(20张)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

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

骑、射、兵法,日趋精通。

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

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

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

守仁再三推辞,张忠不允。

守仁只得提起弓箭,拉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全中红心,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

前往龙场途中历经波折,成功逃脱锦衣卫追杀,最后在龙场悟道。

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

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

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

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

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

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于肺炎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童年生活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王守仁画像

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

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

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

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

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

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贵州龙场悟道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

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心即理)。

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史称龙场悟道。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

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   他自己于7年后对这次略带传奇色彩的悟道叙述说:守仁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扰疲苶,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

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

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

平定江西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

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

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

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王守仁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

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

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

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

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

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

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

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就是在这烽火连天的两年里,他掌握了一样神秘的工具——知行合一。

擒获宁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

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者,就是宁王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

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

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城中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

同时使用反间计,命人携蜡丸潜入南昌,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

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

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七月,宁王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

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对外号称三十万。

王守仁召集部下问应如何退敌。

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

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

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 王守仁

由于先前进行大量宣传工作,谎称有大量军队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

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

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

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

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

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敌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冲锋赏百金,负伤千金,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赤壁之战,放火烧船。

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

宁王的旗舰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

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时间。

王守仁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后来,明武宗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之化名出征,江彬意欲不轨,挑唆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

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

最后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总督两广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

因功被封为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但铁券和岁禄都没有发下。

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于1529年元月9日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

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去世后被谥文成,后又追封为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