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人物名字 春秋战国人物公孙龙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公孙龙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公孙龙
别号:子秉
国籍:东周赵国
民族:中原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320年
死日期:公元前250年
职业:哲学家
信奉:名家头脑
主要造诣:名家学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公孙龙子》
(历史3xm.com.cn)看法:离坚白、白马非马
公孙龙人物平生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
战国时期赵国人,曾做过平原君的食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朝时分为三卷,北宋时丢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个中最主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与他齐名的是另外一名家惠施。暮年阅历赵惠文王六年(前293年),封令郎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喜欢名家论辨之言,公孙龙遂为平原君的食客。《史记·平原君虞卿传记》云,“平原君优遇公孙龙”。
赵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燕昭王欲攻齐国,公孙龙率领门生,从赵国赶到燕国,力争劝其“偃兵”。燕王满口准许,公孙龙却透露表现弗成置信,说道:现在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世界之士”到燕国来,厥后终究破齐。现在“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以是我以为大王不会偃兵。他用这类“循实则名”的要领猜透了燕王的实在专心,使燕王无言以对。(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应言》)
十六年(前283年),秦国与赵国盟会缔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准许互相支援。不久,秦发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叱责赵惠文王不恪守盟约。赵王将此事示知平原君。公
孙龙向平原君发起说:赵也能够调派使者去叱责秦王说,赵国想拯救魏国,秦国却攻击魏国,是秦国起首违犯了盟约。(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淫词》)十九年(前280年),公孙龙又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之事。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弗成偃乎?”公孙龙回答说:“偃兵之意,兼爱世界之心也。兼爱世界,弗成以虚名为也,必有实在。”并指出赵惠文王当秦得地而缟素布总,齐亡地而加膳置酒,其实不真正具有兼爱之心,故不能行偃兵之实。(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审应》)
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兵攻赵,围邯郸。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信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生存。虞卿为平原君向赵王请封。公孙龙连夜驾车入见平原君,以为此举甚弗成行,指出“王举君而相赵,割东武城而封君者”其实不是由于平原君的才干才能为赵国所独占的,而是由于平原君是赵王亲戚的原因。而“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即计国人之功于亲戚名下。因而发起平原君不要受封,平原君遵从了公孙龙的发起,并由此对其益加注重。(事见《战国策·赵策三》)
平生经验他能够较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食客。《史记·平原君虞卿传记》说,“平原君优遇公孙龙”。约于公元前279年至前248年间,公孙龙曾从赵国率领门生到燕国,《吕氏春秋·应言》载,是为了说燕昭王以“偃兵”。燕王固然透露表现同意,公孙龙却当面临燕王说。“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以是我以为大王不会偃兵,燕昭王无言应对。公孙龙又曾游魏,与令郎牟论学。在赵国,《吕氏春秋·审应览》载,公孙龙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弗成偃乎?”公孙龙回
答说:“赵国的蔺、离石两地被秦侵犯,王就穿上丧国的打扮,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庆贺。这怎能会偃兵?” 《吕氏春秋·淫辞》说:秦国跟赵国订立盟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过了不久。秦发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叱责赵惠文王不恪守盟约。赵王将这件事通知平原君。公孙龙给平原君出主意说,赵能够调派使者去叱责秦王说,秦不资助赵国救魏,也是违犯盟约。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赵,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信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生存。赵国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要求增添封地。公孙龙据说这件事,劝止平原君说:“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英雄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丈夫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能干,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接收了公孙龙的看法,没有接收封地。公孙龙擅长争执。《公孙龙子·迹府》说,公孙龙与孔穿在平原君家相会,谈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暮年,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公孙龙由是遂诎,后不知所终。公孙龙的主要头脑,生存在《公孙龙子》一书中。《汉书·艺文志》名家有《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迹府》,是后人搜集公孙龙的平生言行写成的传略。其他五篇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个中以《白马论》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