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军民融合负责人 山西现在的历史文化是由几个民族的历史融合形成的
山西现在的历史文化是由几个民族的历史融合形成的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
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
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
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省会城市太原,被誉为“龙脉”所在地,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
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山西境内崛起。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
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
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永垂青史。
1949年4月,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白袍将军薛仁贵,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被嘉靖帝誉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十大名将中的徐向前、傅作义等。
山西,人杰地灵,代不乏人。
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
历史遗迹
早在18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在晋南芮城大(黄)河拐弯处的一个叫西侯度的地方,点燃了人类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火,从此,开启了一个伟大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
同位于晋南的襄汾,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丁村人”遗址、陶寺夏代遗址,驰名中外。
侯马的春秋晋城遗址,展示了春秋霸主晋国都城的辉煌雄伟。
另外尚有汉末黄巾军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垒;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筑的“普净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筑等宝贵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朔州旅游区的应县木塔、崇福寺;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天龙山石窟、窦大夫寺、玄中寺、卦山和天宁寺、文水则天庙;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侯马晋都遗址;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万荣飞云楼,等等。

其中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