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孔庙 衢州孔庙的孔庙历史
衢州孔庙的孔庙历史
孔氏大宗,世属邹鲁。
靖康之难,大宗南来,宋金对峙,孔裔始分南北两宗。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因受金兵进犯所迫,举朝南迁。
此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族人,也一起携带了那对“孔家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随后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脚。
次年,高宗又御准孔端友等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在此生息。
而未随驾南迁的,则仍留在山东曲阜。
至此孔氏后裔,便形成了南北二宗。
绍兴二年,孔玠袭封为衍圣公。

暂时留居在衢州的孔子世家决定定居在衢州。
他们多次请求在衢州建立家庙,到了绍兴六年宋高宗赵构“诏权(衢州)州学为家庙”。
从此时起,孔氏宗子一脉就在衢州生息。
起初,家庙“时尚草创,即庠为家庙,酌田供礼,未有定数”。
这年,宋高宗颁赐铜印,赐田五顷,以供族人祀祭。
孔氏南迁者才逐渐安定下来。
从宋高宗到以后的四代皇帝,都遵从了宋高宗的这一旨意,直到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43年)才准许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兴建了第一座孔氏衢州家庙,以衢州州学权代孔氏衢州家庙的局面,才告结束。
州官孙子秀也因建孔氏衢州家庙,而升为太常丞。
到了南宋王朝末期,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灭了金王朝。
按照蒙古与南宋订立的协议,灭了金之后,南宋王朝即可收复失地、回汴京。
然而,蒙古却违了约。
南宋不光没有收复中原,反而失去更多的疆土。
在衢州定居的孔子世家,再也不可能回到山东去了。
宋理宗于宝祐元年(1253年),以现实的态度,准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在衢州为孔子世家,兴建家庙。
清末,北宗衍圣公孔令贻病卒于京师,南宗五经博士孔庆仪扶榇(chèn,棺材)归鲁,至孔德成承袭后始还衢州。
百年之后的1935年1月18日,国民政府明令废除一切封建爵位,任命孔子77代孙、“衍圣公”孔德成为奉祀官,孔德成先生现在台湾,曾任考试院院长,仍有着“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称号,其子孔维益是奉祀官的预定继承人,可惜已于1989年2月26日患心脏病逝世。
台湾媒体认为,将来奉祀官的职位,将由孔德成的孙子、孔子79代孙孔垂长承袭。
“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庆仪于1923年冬逝世,其子、孔子74代孙孔繁豪于1924年承袭奉祀官世职。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寇侵占东南大地,国民政府电令浙江省政府转移楷木圣像。
奉祀官孔繁豪负像辗转浙南龙泉、庆元,将之供奉于庆元县大济村圣修堂。
1944年10月,孔繁豪逝世,因膝下无子,立遗嘱:二房长子孔祥楷承袭“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这一年,孔祥楷虚岁8岁,这也是最后一任南宗奉祀官。
末代奉祀官孔祥楷先生,曾任沈阳黄金学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1993年,受衢州市人民政府之邀,南归故里,担任市长助理、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等职,肩负起重振家业为衢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