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妃子们 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简介
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乌雅氏
别名:德妃,仁寿皇太后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满军正黄旗人)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60年(庚子年)(顺治十七年)
逝世日期:1723年06月25日(癸卯年)(雍正元年)
职业:嫔→妃→皇太后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为康熙帝生育三子三女
丈夫:康熙帝
儿子:胤禛、胤禵、胤祚
女儿:皇七女、固伦温宪公主、皇十二女
陵墓:景陵
孝恭仁皇后人物生平
顺治十七年(1660年)出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经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拔入宫,时为宫女,年14岁。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时年19岁。
(历史3xm.com.cn)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单独册封为德嫔,时年20岁。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时年21岁。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与惠、荣、宜三位一同晋升妃位,册封为德妃,时年22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五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七公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时年63岁。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皇太后崩,终年64岁。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
乾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史籍记载
摘至——《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六月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即固伦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六十三高龄的乌雅氏病,雍正本为乌雅氏拟定徽号为仁寿皇太后,同时还打算请她从原本居住的永和宫,迁住至专供太后养老的宁寿宫,但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即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崩逝于永和宫,享寿六十四岁。
后来,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朕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同年八月加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初一日合葬景陵,升祔太庙。乾隆元年三月加谥“慈纯”,嘉庆四年五月加谥“钦穆”。 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摘至——《清实录》
【册文曰。母仪正位。仁风诞播于八方。壸德流辉。宝训永垂于万世。进徽称于清庙。玉册爰新。议典礼于容台。彤编式焕。钦惟皇妣大行皇太后华渚炳灵。庆都凝瑞。秉含弘之淑性。应地安贞。树雝肃之芳型。俪天作则。赞襄内治。逮埶目御以加恩。辅佐先皇。自宫庭而起化。宽仁夙著。胥食德而饮和。朴素攸崇。务去奢而从俭。荷生成于圣母。诞育藐躬。极尊养于慈闱。未酬厚载。上推崇之号。允谐万国欢心。执谦让之衷。坚却百僚敦请。音容倐隔。恋慕实深。兹当升祔之辰。莫罄显扬之悃。嘉言懿行。永怀至德于坤元。琬刻瑶棱。肃荐明禋于閟寝。谨侲册宝。恭上尊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伏冀默扶景祚。宏衍庆源。启后人绍衣之图。克承克继。导寰宇庞鸿之祉。俾炽俾昌。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