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幕遮·怀旧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苏幕遮·怀旧翻译及注释
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著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苏幕遮·怀旧鉴赏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自慰,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诗词作品:苏幕遮·怀旧诗词作者:【宋代】范仲淹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秋天】、【写景】、【怀旧】、【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