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史书 历史知识.太全面了
历史知识.太全面了
1.很想学习一些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我太肤浅了
给你列出以下详细列表,希望你能喜欢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
2.我很喜欢历史 但是为什么考试那么烂
不是把书看完就一定能考出高分(当然看书是必要的),你历史分数不高应该是考试技巧不够
像选择题,你可以考虑用排除法做,根据题干中的一些线索,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等。从而尽量排除掉尽可能多的选项,最后进行选择。很多题能轻松的解决掉。总之要先仔细观察,不要一味追求速度。也不要大意,许多题目的解题点就在几个关键的词上。不要看考试中的选择题与平时差不多就想当然认为都很简单,既然是考试就要分出三六九等,如果选择题与平时练习差不多的话这场考试就没有意义了。
关于大题,建议你找一些答题技巧,不是说历史这样的文字主观学科就没有理科所谓的巧法,通法。找一些记忆对你的答题格式会很有收获,这些在百度文库里有很多
别忘了也要看一下课外的历史资料,可以开拓视野,推荐你看一下《全球通史》
我是高三的学生,历史成绩在8,90分,希望我的这些个人经验能帮到你,祝你历史学习更加愉快!
3.历史知识懂的太少
把历史当小说看,看多了,就记住了!
其实你要想了解历史的方法有很多,我是一个高中生,从小也就特别喜欢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我在五年级时就读完了《史记》、六年级读完了《资治通鉴》,初一的时候就开始读《战国策》、《左传》,初二的时候我也就读完了《三国志》、《二十五史》……所以现在上了高中,学起历史也算是得心应手。其实,你如果要是想了解历史,读一些历史的著作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前面提到过的《史记》、《资治通鉴》……,这些书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被称为是《正史》,所以,它们,你当然是最后读一读,不用太精,当然,如果以后你打算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就要精读了。其次,是最好上一些历史的学习网站,我这里有一些,如果你没有,我可以发给你。而后,就是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多思考,很多的历史事件都是在一些非常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对于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最好了解了解,这样也有助于你的分析能力的提高。并且分析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它们的产生又会有哪些影响呢?经常思考,你的历史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是我学习历史的一点小小的心德,谢谢。
《明朝那些事》这是小说你知道么? 百家讲坛上放的那些P你也真把他们当回事 真想了解历史没有捷径 几个星期想全面的了解中国历史都不可能更别说世界历史了 想提高自己的知识量 这肯定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如果真的想学习 短时间内只能补个大概 先去百度百科了解了解各朝的历史 然后根据其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另加了解 如果觉得百科中的资料不全面 那总之网络就在你面前 就看你怎么用了 至于书就算了吧 既然是放假 学校图书馆肯定去不了了 也犯不上为此花几十块钱去买
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基础 觉大多数东西应该不会存在理解不了的问题

最后还是预祝你在这方面的知识获得提高 呵呵 就到这吧
4.我的历史好差
首先不要说老师 不负责任,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特点,我们只能去适应老师,而不能指望老师适应我们。如果对知识点不理解,多去问老师,或者查资料。
其次,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差别很大,不是说初中历史好了高中历史就好。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靠记忆,而高中历史侧重的是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要学会动脑子,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学好高中历史一个必备的条件是拥有开阔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我们考虑问题才能够全面,才能对历史知识的本质有准确和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人文的、社会的、科学的都去涉猎,越多越好。
第四要多练习读材料,锻炼自己阅读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现在的大题都是材料阅读和解析。
希望对你有用。祝你进步。
5.学好历史的方法
常听到我们的学生抱怨历史学科难学,认为历史知识太多记不住,或者是历史知识点也知道,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等现象,反映出学生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实际上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你会感觉历史是很有趣的、也是很好学的。 ①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②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
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③"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
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要学会整理历史线索,努力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平时在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这些知识贯穿在各个章节中,如同散落在各处的"小珠子",如果我们不及时用"线"把这些"小珠子"串联起来,那么这些知识很快就会丢失。
而串联这些知识的"线"便是每个章节的历史发展线索。有了点和线,我们就可以构建本阶段的历史知识整体框架。
④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要学会寻找记忆的规律,努力将知识牢记在心。
学习历史的同学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内容太多不好记忆,尤其是时间和会议、条约的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混淆知识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些知识是非常好记的。
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时间,都是奇数1911、3、5、7,只要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其他的也都记住了。 ⑤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利用假期的时间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可以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如果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结合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⑥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比较和分类是比较好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成分,所以在答题特别是答问答题时要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
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
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在解题时审题是关键,首先要审题的中心词,其次是题目的条件限定语如时间限定、地点限定等,审题后便要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明晰,一定要有层次性,不是答的越多越好的单纯史实罗列,务必做到史论结合。
⑦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努力树立综合意识。现在实行的"3+综合"高考制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灵活的运用政治观点和地理知识来分析历史现象,努力树立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我们再遇到综合的问题解答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总之,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历史学科的学习又切忌单纯的死记硬背,应注重锻炼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只要我们在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一定会考出优异的成绩。
6.高考历史如何复习才能把时间都记住呢
1、高效的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
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
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
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复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7.高中历史选择题错得非常多,还有大题
我不是大神啦,但学历史的话高三我也从渣渣到较好吧。高考时我好像选择全对。因为我很明白你的感受,所以我决定认真回答。选择题,其实看懂题意比记好知识点更重要。因为历史选择只有几道考得很细细到没记住知识点肯定做不出来的外,还有很多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记得的常识,但很容易理解错题意的。这些题就是拿来坑人的,多留心看多几遍,然后你要多训练总结,这道题出题人到底要考什么!对,学一个知识点后要想它可以怎么考!很重要!熟悉各种坑人的手法!做历史选择题要静下心,但不要琢磨太久浪费时间。
大题就是要记知识点答题了,要列提纲记忆才简单。答题要标题号,别漏小题和答错位置。还有回答历史题看清范围,要是没范围的话,就尽量答全,什么国内国外,古代现代等等。暂时先想到这么多,以后还想到什么再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