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与长征五号 今天,请记住这两个名字:任新民、屠守锷
今天,请记住这两个名字:任新民、屠守锷
今天是12月5日
1915年12月5日,任新民出生
1917年12月5日,屠守锷出生
这是一种巧合
也是中国航天的幸运
多年后,他们和黄纬禄、梁守槃
并称“航天四老”
2012年12月15日,屠守锷与世长辞
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溘然长逝
他们的音容笑貌
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他们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坚定信念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续写新的辉煌
任新民
从参与研制第一枚地地火箭
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从负责卫星通信工程
到把载人飞船送上太空
任新民见证了中国航天一甲子的辉煌
他被尊称为中国航天“总总师”
有人说,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
他自己却说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1956年10月8日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邀请任新民
参与中国航天创建工作
任新民欣然应允
也由此开启航天人生
1966年到1967年
“东风三号”接连多次飞行试验失败
在当时,叫停最没风险
而继续试验需要莫大担当
经过分析、分析、分析
分析到最后没有问题了,任新民说
没问题了,我决定的,我决定我负责
我决策错了我负责,对错都是我负责
经过改进,“东风三号”最终发射成功
这使我国仅仅用了10年
就拥有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中程导弹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运载“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就是由任新民抓总研制
之后,他又先后担任
6项大型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并力主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
他都亲临发射现场
2003年10月15日,88岁高龄的任新民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
神舟五号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只说了7个字
好啊好啊非常好
晚年的任新民一直关注
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最新进展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在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第二天,他激动写下
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对于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
他看得很淡,说自己
“一辈子就干一件事
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他为后人写下这样一句话

“出成果,出人才,为我国国防建设
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任新民一生的努力
屠守锷
屠者,守锷
寄托着家族对他深切的期望
也蕴含着“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理念和担当
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
到参与中国航天创建
屠守锷用自己的一生
诠释着他名字的含义
他说
“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
途径上海码头准备回乡的屠守锷
亲眼目睹在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下
大上海血肉横飞、满目疮痍
他立下决心
亲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此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之后又走出国门取得航空系硕士学位
回到祖国后
他选择投身钟爱的航空事业
来到了北京航空学院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
应聂荣臻元帅之邀
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
从此,他便与中国航天
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最初仿制导弹开始
屠守锷就一直刻苦研究导弹技术
面对困难、面对阻力,他从未退缩
1980年5月18日
屠守锷迎来了航天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日子
作为中国第一型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
他在“可以发射”的决定书上
庄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当导弹命中万里之外目标后
屠守锷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双手捂着眼睛哭了
继而又孩子般地笑了
飞行试验的成功
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代洲际导弹
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进行洲际导弹全程试验获得成功的国家
对于很多人来说
这样的历史事件耳熟能详
但屠守锷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
因为即使你在网上搜索
也找不到多少关于屠守锷的采访和报道
屠守锷毕生都很低调
他的低调是对名利和荣誉的不屑一顾
他有时却又很“高调”
那是对技术精益求精后的自信和倔强
曾有人问他
在几十年的航空航天事业中
最快乐的是什么
他微笑着说
“最快乐的当然是任务一个个完成”
“哪一次任务最特别?”
他说,“比如有一次任务完成以后
我到外面休假,在青岛休息
带着老伴一起玩玩,这就很快乐”
高调钻技术,低调过生活
这便是屠守锷
也许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
为祖国、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记住他们
来源:我们的太空
自己的(148)导弹(1)航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