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辛弃疾贺新郎翻译 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火烧 2023-02-25 10:14:17 1079
贺新郎·夏景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贺新郎·夏景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

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贺新郎·夏景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标签: 夏天 写花 孤独 女子 宋词精选 词 季节 动植物 情感 人物 其他

《贺新郎·夏景》译文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脓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贺新郎·夏景》注释

①《贺新郎》调因本词而作《贺新凉》、《乳飞燕》、《风敲竹》等别名。
②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③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④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⑤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⑥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⑦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⑧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辛弃疾贺新郎翻译 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贺新郎·夏景》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 ,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 悄无人 ”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著一“弄”字 ,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 扇手一时似玉 ”,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 ,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 ,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 。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石榴半吐红巾蹙 ”,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 ,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 ”,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著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贺新郎·夏景》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的其它作品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题西林壁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更多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