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铎简介_西厢记简介张生简介_md简介 md简介
汪士铎简介_西厢记简介张生简介_md简介 md简介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古今中外研究此书者极多, 著作繁多,内容庞杂,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郦学”。 郦道元(446 或 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 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 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 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437 种书籍,通过 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 1252 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 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原 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 137 条,1 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 到 1252 条,共 30 多万字,比原著增加 20 倍。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 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 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详细介绍 郦学是指针对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研究,一般可分三大学派:考据学派、词章 学派以及地理学派。

《水经注》是继《山海经》、《尚书·禹贡》 、《史记·河渠书》、《汉书·地 理志》之后的重要地理著作。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有郦道元,其次柳子 厚,近时则袁中郎。”南宋蔡圭撰《补正水经》三卷,已亡佚。明清学者十分重 视《水经注》,世人称郦学。 《水经注》原书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 是经过后人割裂改编而成。武英殿本《校上案语》说“《崇文总目》称其中已佚 五卷,故《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所引滹沱水、泾水、洛水,皆不见于 今书。然今书仍作四十卷,疑后人分析以足数也。” 金代蔡作《补正水经》,明代竟陵(今湖北省钟祥县一带)朱谋玮与谢兆坤等人 合著有《水经注笺》,并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刊印,这是郦学的考据学 派新时代。顾炎武称为“三百年来一部书”。 明代杨慎撰《水经补注》,又整理《水经》,归纳河川“八泽”之说。柳佥于正 德间用宋本校《水经注》。晚明钟惺、谭元春评点《水经注》又发展出词章学派, 这是由于《水经注》文字生动优美,长期来为士人所喜爱。 清朝的郦学研究达到一个高峰,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等都是治郦学名家。王先 谦将《水经注》研究成果写成《合校水经注》。 乾隆十四年全祖望始七校《水经注》,乾隆十七年,七校毕,身后文稿散佚。
经 王梓材、董沛整理刊行问世。全祖望在五校本《题辞》说:“经文与注颇相似, 故能相混。而不知熟玩之,则固判然不同也”。 乾隆三十年(1765 年)起,戴震开始研究《水经注》,至乾隆四十年(1775 年), 三次校定《水经注》,补缺漏字 2128 字,删妄增字 1448 字,正臆改字 3715 字. 此书区分经注,校勘字句,成为北宋景祐缺佚以来最佳版本。余英时谓:“东原 谓方志当重地理沿革,这里显然表现出了一种狭义的考证观点。盖东原治《水经 注》有年,即移《水经注》之法于方志之纂修也。” 戴震的校订《水经注》一事引发一起百年公案。当时赵一清与戴震都校订过《水 经注》 由于相似处极多, , 戴震被指控抄袭赵一清的成果, 此案争执了一百多年。 段玉裁是戴震弟子,他在《与梁曜北书》、《论戴、赵二家〈水经注〉》诸篇中竭力为戴氏辨白。道光年间魏源力主戴袭赵说。张穆也论定戴袭赵书。谭献亦颇 疑戴袭赵书。王国维推定戴震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负责编撰直隶《河渠 书》时,确实看到赵校《水经注》,但他认为“似非全出因袭”。 日本郦学家森鹿三则否定“戴袭赵书”,1933 年森鹿三发表《关于〈戴校水经 注〉》,提出反证。
胡适撰写《赵一清与全祖望辨别经注的通则》、《水经注疑 案(壹)戴震部分及全案纲领》等文,认为并无戴抄赵之事:“这十组证据都是 赵氏书里的特别优点, 而都是戴氏书里全没有的??这十组都是偷书的人决不肯 不偷的,都是抄袭的人决不肯放过的。若单举一件两件,也许还有偶然遗漏的可 能。多到了几十件,其中并且有几百字或几千字的校语,决不会被《水经注》专 门学者忽略或遗漏的”。对此,吴天任表示胡适:“于赵戴公案,虽力为辩白汪士铎简介, 亦终难取信于人。徒增纠纷,而于郦书本身,究何补益?”杨家骆对《水经注》 卷十八 《渭水》 进行抽样调查, 证明“戴之不忠于大典而复杂于赵, 固至显然也”。 陈桥驿表示至今仍“未获得开脱”。 即使是极力为戴震辩“诬”的胡适本人亦承 认,“他们的两部校本有百分之九十八九的相同”。 清初学者汪士铎等人曾绘制《水经注图》。1877 年杨守敬与熊会贞开始撰写《水 经注疏》,1904 年,《水经注疏》稿成四十卷,是“郦学”集大成之作,“以 《经》顶格,《注》水者低一格,其泛引故事者,再低一格,以清眉目。”这是 郦学研究中最后形成的是地理学派。《水经注疏》中“凡郦氏所引之书,皆著出 典。”如《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 鸣三声泪沾裳”之句, 传诵千古。
《疏》 杨 文指出:“自三峡七百里??泪沾裳” 之句共一百八十多字实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又,杨守敬每每点出:“此戴 袭赵之确证。”熊会贞称:“戴多本《大典》本,不尽本《大典》,而戴之冤可 大白于天下,戴之伪亦众著于天下矣。”另有《水经注疏要删》和《补遗及续补》 两部简本。 胡适晚年考证《水经注》,称之“小玩意儿”,写有二百万字手稿,但许多人认 为纯粹是浪费精力,费海玑指出胡适在戴东原辩诬时所采用的是“罗素方法”, 胡适本人还搜集了四十一种 《水经注》的版本。陈桥驿著有《水经注研究》、 《水 经注研究二集》、 《郦学新论——〈水经注〉研究之三》、《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评传》等五部专著。 最近十年来的郦学研究 1、主要研究著作 自 1984 年以来,出版的《水经注》新版本及研究专著有 15 部,发表的相关论文 近 150 篇。研究涉及到《水经注》所包容的地理学、历史学、金石学、方言学、 军事学、文学等众多学科,还包括对郦道元生平、《水经注》价值、《水经注》 版本、“赵戴相袭”公案、历代郦学家治郦过程等问题的探讨。 经今人整理出版的《水经注》新版本,首先是王国维的《水经注校》(袁英光、 刘寅生整理标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此书是王国维先生将其经眼的 宋刊残本、明永乐大典本、明抄本及明清以来诸名家校本之异同,是自 1957 年 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杨守敬、熊会贞合撰的《水经注疏》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新版 本,对于研究《水经注》版本的源流及变迁极具价值。 谭家健、李知文的《水经注选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是一种 从古典文学角度出发的选注本,入选文章以该书中文学价值较高的片断为主。1929 年,范文澜先生曾出版了《水经注写景文钞》一书,虽属文学选本,但几 乎未作注释,所选篇幅亦较少。故谭、李的《选注》本,是目前从文学角度展示 《水经注》价值的一部较好的本子。 杨世灿、熊茂洽合撰《水经注疏·三峡注补》(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则主要结合解放后长江三峡段的重要变化及兴建的水利工程, 择其要者予以补入 和注释。补注的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1、 三峡范围的划分和三峡工程的坝址。 2、清江源出考与全流域开发。3、以今天的科技地图确定古代故城的地量位置。 4、人文景观的考证。另外,1985 年马蜀书社影印出版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 (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书室刊本),虽不是新版本,但由于王氏此本亦属通行 之书,钱装本借阅不易,故将其影印出版,为今人利用王本提供了方便。
港台地区的研究专著主要是吴天任编《水经注研究史料汇编》上、下册(台北艺 文印书馆 1984 年版)及吴氏新著《郦学研究史》(同上 1991 年版)二种。《汇 编》上下册收录历代郦学研究史料共 256 篇(部),1984 年以前的郦学重要文 献可谓尽萃是书。 《郦学研究史》则更是研究郦学发展史的第一部专著,全书以 《水与人类生活》 这一根本主题发其凡, 继之就 《水经注》 撰述背景与成书时代、 包罗之恢弘内涵及历代研究校本与学者等问题, 分专题一一予以论述, 书末以 《今 后水经注研究之新方向》为终篇,提出“重编《水经注》新版本”、“编纂《水 经注》辞典”、“重制《水经注地图》”、“利用《水经注》地理资料作实用研 究”、“大专院校开设《水经注》研究专课”、“《水经注》索引之推广”六项 课题,确有指导郦学未来研究之功效。 2、陈桥驿的郦学研究 当代郦学泰斗陈桥驿的 5 部专集: 《水经注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 以下简称“一集”)、《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以下 简称“二集”)。《郦学新论——〈水经注〉研究之三》(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以下简称“三集”) 《郦道元与水经注》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郦道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其中前三部是论文专集汪士铎简介,汇编 了作者几十年研究郦学的相关文章共 84 篇。《郦道元与水经注》则是一部普及 型的著作,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叙述了郦道元的生平、《水经注》的版本及价 值, 是一部很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好书。 《郦道元评传》 则从郦道元所处时代及 《水 经注》书中寻索郦氏业绩,系统地考证了郦氏生平,阐发了《水经注》中所体现 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上中下(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 是一部以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同时参校 1971 年台北中华书局出版的 《杨熊合撰〈水经注疏〉》影印本的最新点校本,全书 210 余万字。段熙仲先生 点校该书费时数年, 写下大量校记,于北京本之错讹做了不少勘误。后又经著 名郦学家陈桥驿教授复以台湾本核校,并参以多年研究郦学之心得,对北京本原 文及段注都做了订正,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点校本的学术价值。该书后附录的段熙 仲《水经注六论》、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等文章,都是 郦学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献。陈桥驿除复校《水经注疏》外,还标点、校勘了武英 殿聚珍版本《水经注》作为一门学问,郦学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目前《水经注》诸版本的缺陷也很 明显, 如何尽早编纂出一部科学性更强的 《水经注》 新版本, 如何宏观地研究 《水 经注》各学科体系及思想,都是需要今后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