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川2011年文科高考复习资料

火烧 2021-06-03 10:16:32 1078
四川2011年文科高考复习资料 高中世界近代史速成歌诀7第五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50年代-90年代)一、东亚与东南亚经济1、概 况 二战战后反殖民,亚洲独立似春笋。民族经济初发展,各国发展不平衡。新韩

四川2011年文科高考复习资料  

高中世界近代史速成歌诀7

第五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50年代-90年代)

一、东亚与东南亚经济

1、概 况 二战战后反殖民,亚洲独立似春笋。

民族经济初发展,各国发展不平衡。

新韩①实现工业化,金融贸易远盛名。

①相似措施 亚洲发展举措新,发展迅速相似性。

a更新产业 初期产业密集型,与时俱进后更新。

产业转型高科术,更新换代战略新。

b参与竞争 国际竞争广参与,经济特色外向型。

引进外资与外技,发展迅速有疑问。

②存在问题 国际资本与市场,过度依赖风险增。

2、新加坡 独立②国家新加坡,国小落后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 道德教育广施行,社会秩序较稳定。

②经济方面 经济策略符国情,产业更新与时进。

经济繁荣多样化,花园城市好美名。

③科教方面 发展科技重教育,素质提高多贤能。

3、韩 国 韩国经济亦飞腾,发展经济策略新。

①经济策略 五年计划目标明,产业更新与时进。

引进外资多出口,调整策略符国情。

②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慢,贪污腐化多弊政。

国际市场与资本,过分依赖风险增。

二、印度经济的发展

1、措 施 印巴分治国裂分,印度发展有特征。

国营私营两经济,共同发展渐兴盛。

2、成 就 工业体系较完整,粮食自给民安稳。

科技成就最突出,核电软件与卫星。

3、问 题 印度社会多疑问,环境恶化多弊症。

人口膨胀超十亿,民族宗教多矛盾。

三、西亚诸国经济

1、收回石油主权 战后西亚渐兴盛,各国发展不平衡。

沙特两伊科威特,石油储量世有名。

海湾地区多石油,列强控制获利润。

西亚石油输出国,建立组织③好抗争。

石油主权渐收回,发展经济举措新。

2、经济措施 产油国家渐兴盛,石油资源作后盾。

①工 业 石化工业为主导,单一经济渐变更。

工业体系有特征,发展工业多部门。

国际市场多努力,提高油价收益增。

②农 业 提高粮食自给率,改善环境兴农耕。

四川2011年文科高考复习资料

3、问题与矛盾 西亚经济不平衡,贫富悬殊有矛盾。

①穷国富国矛盾 沙特富裕科威特,世界富国榜有名。

②宗教派系矛盾 两伊战争④多原因,世界教派多纷争。

交战八年多损失,经济困境久长存。

③与西方的矛盾 海湾石油太丰盛,西方垂涎想吞并。

美国图谋波斯湾,等待时机好入侵。

[注释]

①新韩:指新加坡和韩国。

②独立: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后来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③组织:指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④两伊战争:1980年-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爆发长达八年的战争。

第五章 世界格局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现代科技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89-1991)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剧变过程 东欧改革初兴盛,后期恶化陷困境。

①政治改革 政局动荡民心变,各国改革渐右倾。

社会主义皆放弃,民社主义①为纲领。

实行政治多元化,大选对手多获胜。

②国体剧变 欧共②下野勿执政,社会制度全变更。

a波兰 东欧剧变起波兰,团结工会初执政。

b德国 中欧德国又统一,南斯拉夫五裂分③。

和平选举渐演变,东欧剧变有特征。

c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用暴力,剧变特殊有原因。

军队倒戈捕元首④,罗共解体国变更。

2、剧变原因 东欧诸国多矛盾,发生剧变多原因。

①政治因素 苏联控制建组织⑤,苏联模式强推行。

高度集中新体制,个人专断民愤恨。

党群关系渐恶化,政治危机终发生。

②经济因素 经济体制多矛盾,计划经济广施行。

片面发展重工业,比例失调民贫困。

经济僵化渐衰退,经济危机终发生。

③外部因素 苏联戈氏⑥新纲领,推动东欧去革新。

西方反共又反苏,“和平演变”事竟成。

二、苏联解体(1991)

1、解体步骤 苏共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初施行。

①戈氏改革 局面依旧多困难,政治改革转风云。

“民社主义”作纲领,联共历史全否定。

民心混乱局动荡,矛盾激化似地震。

②八一九事件 苏共中央作决定,放弃领导有争论。

率先独立立陶宛,苏联公决是留存。

戈氏签约改国名⑦,松散邦联将形成。

苏共抗争八一九,势单力薄事未成。

俄国总统叶利钦,推动独立有责任。

③阿拉木图宣言 三国初建“独联体”,俄乌白俄签协定⑧。

阿拉木图又聚会,发表宣言共声明。

“独联体”达十一国,苏联解体终完成。

2、解体原因 苏联存在七十春,解体因素略说明。

①政治因素 政治体制多弊端,个人崇拜独专行。

民主法制遭践踏,社会民族多矛盾。

戈氏实行多党制,社会主义勿施行。

放弃领导局动荡,地方分离国裂分

②经济因素 经济体制现弊政,计划经济为特征。

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滑坡民贫困。

③外部因素 “和平演变”新战略,苏联解体有外因。

[注释]

①“民社主义”: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②欧共: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

③五裂分:1991-1992年,南斯拉夫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五年国家。

④元首:这里指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

⑤组织:指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

⑥戈氏:指戈尔巴乔夫。

⑦改国名:1991年,苏联公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⑧协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发展(20-21世纪之交)

高考资源网

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1、总的趋势 苏联解体欧剧变,两极格局荡无存。

超级大国唯美国,世界形势趋和平。

和平大势不太平,缓和动荡两并存。

2、多极化因素 “一超多强”局初定,世界多极有原因。

①俄国方面 苏联解体国裂分,俄国困难势严峻。

②美国方面 美国独霸遭挑战,西方阵营亦裂分。

③日本方面 日本总值曾第一,政治大国目标明。

④欧洲方面 欧洲一体渐推进,赶超美国有可能。

⑤中国方面 改革开放渐强大,世界舞台高声音。

⑥其他方面 苏美争霸互削弱,第三世界渐强盛。

3、多极化趋势 当今格局多中心,“一超多强”局初定。

超级大国唯美国,欧盟中俄与日本。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似巨轮。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美国霸权主义 “一超多强”局初定,美国霸权频频兴。

①北约干涉 和平发展为主流,美国干预兴战争。

借助北约建基地,北约东扩俄震惊。

②侵略各国 北约兵发①伊拉克,狂轰滥炸②南联盟。

“人权高于主权”说,美国霸权多罪行。

2、地区冲突 两极格局势均衡,地区冲突频发生。

①原因 苏联解体美削弱,力量失衡多纷争。

民族宗教与领土,矛盾激化兴战争。

②波黑内战 波黑③内战时间长,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入侵伊拉克,反恐为名多战争。

三、国际裁军和地区缓和

1、国际裁军 国际缓和兴裁军,九六联大签协定④。

①《禁核条约》 全面禁止核试验,裁军军控高潮兴。

(1996) 裁军道路多坎坷,美国带头不执行。

②美国扩军 美国拨款军费增,导弹防御大施行。

禁核条约不批准,军备竞赛有责任。

2、地区缓和 和平发展为主流,地区缓和有见证。

①朝韩对话(80年代起)朝鲜半岛两裂分,长期分裂军费增。

八十年代渐对话,经济往来利人民。

②平壤会晤(20000) 朝韩首脑聚平壤,发表宣言交流频。

和平统一共目标,南北缓和势喜人。

[注释]

①兵发:199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海湾战争。

②滥炸: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

③波黑:指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④协定: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20-21世纪之交)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 九十年代到如今,世界经济两特征。

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一体势逼人。

①原 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有原因。

a政治方面 政府干预定国策,市场经济广推行。

b经济方面 国际金融催化剂,跨国公司超国境。

c科技方面 科技革命为动因,国际竞争作后盾。

d外交方面 西方国家为主导,新型扩张最鲜明。

e组织方面 经济一体势逼人,世贸①组织终形成。

体系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兴。

有利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有促进。

②影 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两并存。

a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大发展,科技先进作后盾。

b东方国家 东方发展有机遇,学习西方争先进。

引进外资与技术,赶超西方与时进。

东方不足略说明,资金债务陷困境。

经济主权与安全,面临挑战势严峻。

金融危机②源泰国,席卷亚洲最典型。

2、区域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五十年代已初萌③。

①表 现 九十年代又发展,三大组织最典型。

a欧 盟 欧盟源于欧共体,十多国家共合成。

欧元启动新标志,经济货币联盟兴。

b北美自贸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控制美洲显野心。

c 、APEC 亚太经合APEC,中国加入势日盛。

②影 响 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多极有促进。

推动经济多合作,区域经济渐兴盛。

地方保护渐抬头,加剧地区不平衡。

3、南北关系 全球化与集团化,相互制约互促进。

各地发展不平衡,区域集团渐形成。

区域集团联系紧,全球经济共繁盛。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

1.概念的提出 战后科技又革命,高新技术为特征。

国际科技大竞争,各国推动理念新。

知识经济源美国,波及各国认识深。

2.作 用 知识经济影响深,推动科技常更新。

推动经济全球化,可持④观念渐形成。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可持续发展 人类面临多问题,环境恶化恐怖兴。

①问题的提出 人类增长工业兴,掠夺资源势严峻。

生态平衡遭破坏,可持发展遇敌人。

②里约热内卢大会 联大聚会巴京城⑤,环保发展为核心。

(1992) 发展战略可持续,初次提出影响深。

世界各国渐采纳,宏观经济有调整。

人类发展观念新,重大转折照汗青。

2.恐怖主义 恐怖组织兴风云,世纪之交渐昌盛。

政治瘟疫多伤害,杀害平民多罪行。

列国政府多声明,谴责恐怖显决心。

3.其他问题 毒品走私爱滋病,问题众多非太平。

[注释]

①世贸: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②金融危机: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波及韩国、日本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损失。

③初萌:1951年和1958年,西欧六国先后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④可持:指可持续发展观念。

⑤巴京城:指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此召开。

第四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十五年以后)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经济发展国强盛,政府干预举措新。

科技转为生产力,政府重视拨款增。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促革新,物质基础作后盾。

3、理论因素 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转换变核能。

4、直接因素 二战研制核武器,列国竞赛美先行。

二、概况

1、代 表 科技革命略说明,航天技术原子能。

研制电子计算机,高新技术最典型。

分子生物遗传学,人工合成材料新。

2、发 展 科技革命有中心,美国科技多发明①。

苏联紧跟有创新②,其他大国亦奋进③。

三、特点

1、科学与经济关系 科技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为主因。

科技转为生产力,周期缩短效益增。

2、科学与技术关系 科学技术联系紧,互相促进多发明。

科研领域眼界宽,实验手段频翻新。

3、学科之间的关系 科技领域互渗透,两种趋势特鲜明。

学科分工渐细密,深入研究多创新。

学科渗透联系紧,综合研究方向明。

四、影响

1、经济方面 科技转为生产力,经济发展为主因。

促进人员高素质,大国发展更强盛。

经济结构亦变更,第三产业④比重增。

2、政治方面 科技发展立功勋,各国重视拨款增。

3、生活方面 科技进步多产品,衣食住行亦变更。

4、外交方面 科技推动全球化,国际格局有调整。

国际经济互依存,国际竞争促革新。

东方国家抓机遇,缩小差距要奋进。

[注释]

①发明:1945年以来,美国首先发明的新科学技术有原子弹、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激光器、登月飞船、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航天飞机、人工DNA分子等。

②创新:二战结束以来,苏联首先发明的新科学技术有核电站、人造卫星等。

③奋进:1997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④第三产业: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文教事业等,还包括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参考资料:://blog.sina/zuojia1969090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