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军师是谁 诸葛亮明知灭不了曹魏,为何非要进行北伐?这2个原因才是关键
诸葛亮明知灭不了曹魏,为何非要进行北伐?这2个原因才是关键
得到川蜀之地后,刘备的地盘扩大了许多,整体实力虽然依旧赶不上曹操,但他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诸葛亮、法正及刘巴的努力下,蜀汉的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刘备对一统天下充满了信心。然而,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差点败光了家底,这对刚建立不久的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刘备临死前,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诸葛亮,让他好好辅佐刘禅,然后就一命呜呼了。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几乎是事必亲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可以说是全年无休,每天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诸葛亮就先后多次对曹魏发起进攻。
虽然此时曹操和曹丕都不在了,但曹魏的实力依旧很强,地盘比蜀汉大的多,军队的战斗力也远超孙刘,文臣谋士更是数不胜数。对于这一点,诸葛亮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蜀汉现在的实力,肯定是灭不了曹魏。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还是不顾众人的反对,非要进行北伐行动呢?不是因为他穷兵黩武,这2个原因才是关键。
原因一:尽量拖住曹魏的发展步伐
众所周知,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智谋过人的诸葛亮深谙此道。曹魏占领这广袤的土地,人口也不是蜀汉能够相媲美的,虽然暂时没有横扫孙刘的实力,但如果给它足够时间的话,各方面都将快速发展,对手光着脚也追不上。
再看当时的蜀汉,如果不失去荆州之地的话,还能够继续保持三足鼎立的稳定局势。然而,仅靠现在的地盘,纵然诸葛亮乃世之罕见的奇才,也是有心无力,不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发展到曹魏的那种地步,毕竟人口和资源都有限。更为严重的是,蜀汉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想象,这几乎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若是任由曹魏继续发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足以吊打东吴和蜀汉,诸葛亮看的是明明白白的。所以,他只能屡次对曹魏用兵,这样就能够尽量拖住其发展的步伐,让蜀汉延续的更久一些。
原因二:让天下百姓明白,谁才是正统

刘备乃汉室后裔,从一开始就喊出了“匡扶汉室”之口号,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过。登基称帝的时候,刘备以为汉献帝被曹丕杀死了,还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这样刘备就成了名义上的正统皇帝,而曹丕则是乱臣贼子。
也就是说,魏蜀吴三国之中,只有蜀国才能代表汉室。既然如此,蜀国就必须出兵攻打魏国,否则就等于默认了它的合法性,诸葛亮那么聪明,肯定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打不过,也必须要出兵伐魏,让天下人明白,蜀汉才是正统。
能否打赢是实力的问题,而出不出兵则是一种态度,诸葛亮必须将此态度昭告天下。奈何天妒英才,诸葛亮53岁就病逝了,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至今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