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全图 釣魚島情況簡介
釣魚島情況簡介
本文約3000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衆所周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自古以來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釣魚島,亦稱釣魚臺、釣魚嶼、釣魚山,是中國東海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島,距浙江溫州市約358千米、福建福州市約385千米、臺灣基隆市約190千米,周圍海域面積約爲17.4萬平方公里。
中國目前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成書於1403年(明永樂元年)的《順風相送》。明清兩朝明確對其擁有管轄權,按照國際誰先發現誰擁有慣例,國際社會也一早就承認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擁有。因此不論從史實還是法理上,釣魚島都是中國的。
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聲稱“發現”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向日本內務省申請劃入日本國界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井上馨於1885年覆函說:“此島嶼近清國之境,較之前番勘察已畢之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拒絕馬上在釣魚島訂立國標,並在信件強調事件“勿讓傳媒得悉”。這是日本第一次對釣魚島的野心顯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日本爲何會對一座小小的島嶼突起野心呢?
日本本身地形狹小,自然資源極度缺乏,所謂小國寡民心理由來已久,安全感是日本民衆普遍缺乏的共性,也是困擾日本歷代政治家的夢魘。
日本對中國領土的窺探從清末就已經顯露,中日領土互相對峙,在東海部分領土極爲接近。
釣魚島列島均爲無人島,處於中國與琉球之間琉球海槽。在大陸架劃分上,中國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陸架,由沖繩(琉球)海槽分隔,但釣魚島位於沖繩(琉球)海槽的西側上沿。一旦日本擁有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不只是佔領釣魚島列島,而是讓其領土踏在中國大陸架上,中日就變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陸架。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祕書長兼少將羅援指,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如果釣魚島被日本非法佔據,中日就得按中間線原則劃分大陸架,中國不僅丟失大量的海洋管轄區和海底資源,而且美日對中國的戰略封堵線,將從第一島鏈又前推到中間線以西。
從軍事地理學角度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有着十分重要、但並不爲人多知的軍事價值。在我大陸國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陸外緣天然的屏障。這一串島嶼的中段,我東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羣島和臺灣島,它們加上日本九州島使我東海海區與太平洋分隔。從國家發展長遠利益來看,臺灣迴歸後,臺灣海峽對我國國防建設作用會顯著增強。一旦釣魚島被日本佔有,日本聯合美國在島上建立電子警戒偵查裝置,屆時我國軍隊在東海方向動態將被日美監控,進而可能會被北約得知。另外日軍還可能在釣魚島部署導彈,這意味着日軍可以在島上設立岸基反艦和對空導彈,從而很容易封鎖臺灣北部港口和空中航道。
此外,釣魚列島自然資源極爲豐富,這也大大刺激日本政府的狼子野心。

一說到釣魚島的自然資源,非石油莫屬。而在新聞中,人們常常看到這樣一句話,“1969年,聯合國亞洲和遠東經濟委員會認爲,該地區的海牀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3
事實上,釣魚島有石油這件事從來沒有被確認過。
1961年、1967年,一位叫埃默裏(K.O.Emery)的美國海洋學教授和日本東海大學教授新野弘兩次發表科研論文,認爲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東海可能蘊藏油氣資源,但是都來自紙上談兵式的推論。而所謂的聯合國1969年的報告,其實是這兩位教授聯合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學者一起做的。他們在1968年10月到11月,在相當於泰國、柬埔寨、越南加起來大的東海海域,進行了爲期49天的科考,用科研儀器探測海底地質結構。而1969年,他們發佈了考察成果,《黃海及中國東海地質構造及海水性質測勘》。這份報告提到一個關鍵點:在中國臺灣和日本之間的淺海區域可能蘊藏着非常豐富的油氣儲備。最關鍵的是,報告原文有一句話:“最有可能的區域是臺灣東北部2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而人們普遍認爲這指的是釣魚島附近海域。
需要說明的是,埃默裏本身師從“海洋地質學之父”謝帕德教授。而這次科研行動中,日本和中國臺灣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員也都參與了進來,所以,毫無疑問,這個活動就是找油的,纔會引起劇烈反響。
釣魚島上山茶、棕櫚、仙人掌等植物遍佈全島,島上因海風猛烈,所以植物大多矮小粗壯,有着許多名貴藥材。比如島上有中海芙蓉海草,是防治風溼症和高血壓的良藥。黃尾嶼和北小島又稱爲鳥島,是海鳥的天堂,各類海鳥在這裏棲息產卵,因這裏少有人涉足,所以鳥類有着自己的樂園,也不怕人類的接近。南小島因蛇多又稱爲蛇島,蛇類遍佈全島也導致了鳥類的遠離。釣魚島列島中的各島有着自身獨特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島上的動植物資源各具特色,具有觀賞研究價值。
釣魚島附近海域還是我國傳統漁場,早在宋朝,我國漁民就有釣魚島作業記錄,這裏由於太平洋黑潮流經這裏,帶來了大量綠鰭馬面魨、黃鰭馬面魨、短尾大眼鯛、鮐魚、馬面魚、馬鮫魚、竹莢魚、藍圓鰺、青砧魚、紅鯁魚、鮀鰹、鯊魚類等,鯖魚、紅衫魚、飛花魚、鰹魚、文鰩魚、大小黃魚、帶魚等豐富漁業資源。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來提出把釣魚島等島嶼的歸屬問題掛起來,留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解決。當時雙方就這一點達成了協議。
1978年是中國國家戰略發生重大轉變之年。是年8月,中日兩國政府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0月22日至29日,dp作爲中國國家領導人,二戰後首次正式訪問日本。
訪問期間,dp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了一次爲世人矚目的記者招待會。會上dp第一次代表中國政府領導人同意以“西歐方式”會見世界主要國家媒體記者。
會上dp針對日本記者不顧中日兩國政府約定,提出釣魚島問題進行正面回答:
他說:“‘尖閣列島’,我們叫釣魚島,這個名字我們叫法不同,雙方有着不同有看法,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我們雙方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
“這次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候,雙方也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倒是有些人想在這個問題上挑一些刺,來障礙中日關係的發展。我們認爲兩國政府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這樣的問題放一下不要緊,等10年也沒有關係。我們這一代缺少智慧,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dp展現出來的驚人外交手段讓在場記者都佩服不已。釣魚島問題也暫時淡出國際視野。
自從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衝撞一艘中國拖網漁船開始,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重回國際視野。
2012年4月,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國華盛頓發表言論稱,將要以東京都的名義“購買”釣魚島。隨後,日本中央政府也宣佈要將釣魚島“國有化”。
2012年8月19日上午,多名日本人登上釣魚島,稱準備爬到釣魚島最高點,插上日本國旗。日本右翼團體“加油日本”約12名成員從停泊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船上游泳到島上。該團體主席Satoru Mizushima抓住一根繩子上岸,另有5人隨後抓着繩子登島。他們說準備攀爬到釣魚島最高點,在那裏插上日本國旗。
2012年9月7日,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在釣魚島海域發生相撞。
中國政府對釣魚島事件愈演愈烈做出正面迴應。
2012年9月1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中國有關部門將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 [19]
2013年8月8日,中國海警巡航編隊在中國釣魚島領海內對日本右翼分子進行了監視驅離執法活動。
2013年2月18日上午,中國3艘海監船第一次駛進釣魚島約1公里處。日本共同社稱,3艘中國船環繞釣魚島航行約5小時。[20]
直至今日,中國海警巡航編隊仍然在釣魚島領海12海里處巡航。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重新組建中國海警編隊,並批量建造大噸位全副武裝海警船,強有力向世界各國證明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實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