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三桂的兵力 三藩之乱兵力对比,分析一下三藩的军力与清庭的对比

火烧 2022-07-09 05:51:08 1061
三藩之乱兵力对比,分析一下三藩的军力与清庭的对比 三藩之乱兵力: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从官方的数据上来说,吴三桂当时有5万多兵马。其中包括了五十三佐领,除了这一点,清政府为了安抚吴三桂,又将吴

三藩之乱兵力对比,分析一下三藩的军力与清庭的对比  

三藩之乱兵力: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

从官方的数据上来说,吴三桂当时有5万多兵马。其中包括了五十三佐领,除了这一点,清政府为了安抚吴三桂,又将吴三桂的部将王辅臣提拔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四川总兵吴之茂也是吴三桂的手下。除此以外,王储、王屏藩、马宝等十几个人被提为云南总兵,吴三桂的势力大大增强。

根据当时的骑兵和绿营兵的编制,吴三桂有绿营兵四镇十营6按。根据规定藩属五丁出一甲,甲200设一佐领。吴三桂十营,每个营有官兵1200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团。“镇”包括步兵和守兵,每一个镇有人数2400人,一共是9600人。再加上其他部队,吴三桂在册的正规军就已经达到了32200人。再加上三藩之乱前吴三桂招兵买马,快速扩充军事实力。在三藩之乱的前期,吴三桂的兵马将朝廷的正规军打的丢盔弃甲。这说明吴三桂的实力很强。仅靠这些部队是支持不了多久的。如果再加上五丁出一甲的方式计算,吴三桂的甲兵也有大约两万人左右。总体来说,吴三桂如没有大约7到8万的兵力,是绝对不敢向清王朝宣战的。 但是无论吴三桂的兵马再多,处于国运上升期的清王朝,依然能被历史所眷顾,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三藩之乱的兵力如何呢 三藩之乱中,三藩和清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八年的对峙中,消耗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三藩之乱兵力的对比,现在已经没有一个明确的史料。但是从清史以及地方史记中,依然能看出不少端倪。 在三藩之乱开始初期,清朝廷只是调集了7万军队。这些军队,包括满洲八旗、科尔沁、察哈尔等地的兵马。因为当时的清廷还不知道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因此对于吴三桂的叛乱并没有太大的重视,最终导致了三藩之乱前期的失败。清廷不知道,吴三桂在长沙、萍乡等地这些地方,就有7.3万军队。吴三桂手下的将领王屏藩进攻丙北的汉军就有2万人以上,足见吴三桂兵力的可怕。不止如此,当陕西提督王辅臣反叛清朝以后,吴三桂的实力就更加的强大。吴三桂只是三藩中的一番,实际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 三藩之二的耿精忠手下有15万军队,包括程风手下7万和郭应辅手下的8万人;尚之信手下也有10万人以上。因此,三藩之乱三藩兵力已经达到了35万以上。清政府在战争初期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虽然清政府当时在全国有四十五万军队,但是由于中国太大,再除去保护京城的11万人,能作战的部队也只有30万左右。这三十万,分散在全国各地。实际参加叛乱的清军,只有15万左右。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清军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通过对三藩之乱兵力的研究,可以看出,即使三藩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但是若没有人民的支持,最终还是会失败。

三藩之乱的兵力有多强,为什么能够威胁到满清统治的根本?

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康熙当时少年时期就有的一个志向就是平定三藩,那个时候的三位藩王是当时满清入关后册封的,但是随着满清势力站稳脚跟,三藩开始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所以康熙想要采取措施去撤销藩王的番号。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是强大的,首先说兵力,每个藩王都是拥有数十万兵力的人,而且当时在整个南方地区他们的势力可以说是盘根错节,如果说康熙贸然的削藩,有可能会引起大的动乱,甚至于会引起三藩共同的反抗,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这是不能承受的战争,毕竟康熙年幼而且刚刚入主中原,也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

第二点原因就是本身满清政府就是少数民族,他们入住中原第一步就很难,中原人比较难接受,从剃发令就能看出来汉人有多排斥他们,尤其是满清灭亡了汉人的江山,这自然是容易激发民愤的事情,而一旦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激起了汉人的斗志,对于康熙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

第三点原因是康熙在这个时期比较年幼,没有很多治国和实战的经验,所以自然要考虑万一三藩叛乱该怎么镇压的问题,虽然说满清的军队战斗力也很强,但是实际上相对来说还是会缺乏战争经验,所以当时就会有劝说的声音,人们觉得三藩是很难撼动的,甚至有可能威胁满清统治根本。

吴三桂的兵力 三藩之乱兵力对比,分析一下三藩的军力与清庭的对比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

康熙帝读书像 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三藩之乱兵力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

裁撤三藩之令下,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起兵之后,新招募的军队很多,如果说数十万,可能是把三藩及其响应的军队一并算上了

三藩之乱吴三桂有多少兵马?

史载,吴有按旗兵编制的五十三佐领,绿营兵有“四镇十营”。

按:三藩藩属五丁出一甲,甲二百设一佐领。吴的“十营”,每营有兵1200人,共12000人;“四镇”,每镇有步战兵、守兵2400人。共9600人。 吴三桂有旗兵编制10600人,绿营兵21600人,合计32200 此外,三藩还有众多的丁口。如果按五丁出一甲计算,吴藩有53000人,不过应该都有私藏的兵丁,这个就不好计算了。

三藩的军事实力是否比清廷还要大呢?

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

旗兵编制 绿营兵 合 计 吴三桂 10600 21600 32200 尚可喜 3000 6000 9000 耿精忠 3000 6000 9000 三藩总的兵额应是50200人 三藩还有众多的丁口。如果按五丁出一甲计算,吴藩有53000人,尚、耿二藩和孙延龄部各有15000人。总数约10万人。丁口和兵额合在一起,三藩部属总在十五六万人以上。必须指出,以上仅是按清朝定制计算的。实际上,三藩额外编制的兵马数目一定不少。虽然三藩的固定兵额只及清朝总兵力的八分之一9,但是在三藩变乱后,加上响应者的兵力,总数大大超过清廷用于平乱的兵力10。这就成为战争初期三藩军队来势汹汹、清军战略保守如只在荆州——岳州一带防御吴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军队是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的。据一些清史研究者的估计,清廷定都北京后,八旗兵的总数在20万人左右;绿营兵在顺治十六年时“几六十万”,后清廷裁减三分之二,只剩20余万《清史稿》卷二四四,《林起龙传》。这样,在康熙初年,清军总数估计约有40万人。 藩变乱发生后,双方兵力虽无确切统计,但从一些记载中仍可了解一个梗概。如吴三桂只在长沙、萍乡等处部署的军队就有7.3万人,吴将王屏藩进攻丙北的兵力有2万人以上,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清后,在平凉咽喉之地的虎山墩就部署了万余人抗拒清军;耿精忠反清后,他的部下拥有的兵力是:徐尚朝有“马步贼五万”,程风有7万人,郭应辅约有8万人;尚之信反清后, “广东高、雷、廉叛兵,合计约有十万”。仅据以上不完全的统计,可知变乱者的兵力不少于四五十万人。清军虽有四十万人,但除去镇守京师的11万人以及盛京和山东、山西、西北等地的军队外,用于平乱的兵力所剩无多。 因此,在三藩之乱初期,清廷只调遣了7万满洲八旗、察哈尔、科尔沁的兵马赴荆州、岳州防御吴军;增派l万名军队分赴浙江杭州、福建,加上福建原来驻扎的3.4万清军,可知与耿军作战的清军总数不会多于5万人分见《清圣祖实录》卷四五、四八、五0、五二、五三、五六、五八,《清史稿》卷二四四、二五一、二五六,《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七九。如果加上清将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的绿营兵,那么清廷用于平乱的兵力估计也只有十五六万人。 军力(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