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重山端午诗歌鉴赏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1-30 01:26:46 1043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重山·七夕病中原文: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重山·七夕病中原文: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小重山·七夕病中赏析

  该词是词人写自己正在病中,恰逢是年七月初七,当夜心潮起伏,久不成寐;然后,忽于梦中到了水西亭旧地,恍如又与友人聚首,欢度七夕。

  上片首句「半夜灯残鼠上檠」,表明词人尚展转未眠,不仅眼见灯光因油枯而渐渐微弱,还看到一只老鼠悄悄地爬上灯架舔吸盏中余剩的青油。该句用以动显静之笔,既烘托出了夏夜之静谧,更透露了不眠人内心的无聊。他复将双目转向床前窗棂一瞥,只见「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意即七月的上弦月,光辉熹微,将院坝风吹竹动的剪影,恰巧映照到窗纸之上,摇摇晃晃,模模糊糊,景色十分别致。从中又暗示出词人心绪亦由浮躁不安而开始转为平和宁静。于是,他很快地不知不觉入梦了,以下便全写梦境,他入梦之前所遇到的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七夕之夜,入梦之后却换成了一番欢乐景象。「梦魂偏到水西亭」,「水西亭」是何处所,大概是词人某年七夕与其友人欢聚之地;「梦魂偏到」那里,不过是由于梦前思念其事所致。词人的梦魂来到「水西亭」,时值傍晚,夕阳返照,「琅玕碧,花影弄蜻蜓」。这实际上是他记忆中的亭边景色。「琅玕」,竹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有句曰:「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两句的意思是:亭边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梦中出现如此优美景色,无疑是由于「上窗风动竹」实景所诱出的,一实一虚,相互辉映,境界格外幽静清爽。

  下片继续梦中幻觉。「千里暮云平」,这句紧接上面的近景描写,一下推了开去,闪出了当日即将入夜时目所能及的远方景象。在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无比开阔,那一缕缕暗灰色的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南楼」,指水西亭的南楼;「催上烛」,因为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以迎候嘉宾光临;「晚来晴」,表明宾主相见时都称许今夜天公作美,便于仰观牛女「银河迢迢暗度」的情景。「酒阑人散斗西倾」,这一句正面写当年七夕,词人和他的酒侣诗朋,在南楼酣饮,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这一七字句,言约而意丰,叙写集中而形象。当酒侣诗朋走完之后,他仰望天空,「天如水」,即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他雅兴未已,走出亭外,观看那些等著向织女星乞巧的小姑娘正挥舞「团扇扑流萤」,歇拍两句为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和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调笑》)等句的融会化用,且妙合无痕。也才将七夕女子乞巧的传统风习从侧面作了点染。

  该词抒写的是情绪的小波动及生活小事,然而却写得音调铿锵,婉约深幽,意味隽永;特别又是借梦幻以表现对往事的回忆,格外显得朦胧缥缈,确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小重山端午诗歌鉴赏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词作品:小重山·七夕病中诗词作者:【宋代吕渭老诗词归类:【七夕节】、【记梦】、【回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