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梅花孤自赏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1-07-31 13:00:26 1059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原文_翻译及赏析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代·郑燮《山中雪后》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原文_翻译及赏析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代·郑燮《山中雪后》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古诗三百首冬天写雪咏物梅花言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蓋。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梅花孤自赏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原文_翻译及赏析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创作背景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