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伯温怎么死的 朱元璋让刘伯温任丞相,刘伯温:微臣绝不能答应,否则必死无疑
朱元璋让刘伯温任丞相,刘伯温:微臣绝不能答应,否则必死无疑
明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沿用了前朝的制度,设置了中书省,徐达和李善长分别为左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丞相虽然由朱元璋亲自任命,但由于武将出身的徐达,是个难得的统帅,但对于朝廷事务却不擅长,中书省的大权逐渐被李善长一人所掌控,这是朱元璋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朱元璋决定罢免李善长的丞相之职,重新找一个德才兼备的大臣取代他。由于事关重大,朱元璋就把心腹谋臣刘伯温叫来,征询一下他对此事的看法,然后再作打算。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十余年,他对皇帝的心思相当了解,当听到朱元璋想要改组中书省时,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而是赞成皇帝的决定。
但是,令刘伯温意外的是,朱元璋心目中已经有了三个备选大臣,他们分别是杨宪、汪朝宗和胡惟庸,并且还让刘伯温为他从这三人中推举一位。刘伯温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杨宪虽然才能过人,但内心较为狭隘,难以堪当如此大任;汪朝宗不论是才识还是度量,连杨宪都不如;尽管胡惟庸有才有量,但他野心太大,日后难以驾驭。”
听完刘伯温对三人的评价,朱元璋就有些生气了,就说:“刘伯温啊,朕费了好大心思才想到这三人,你可倒好,几句话就把他们全都否决了,你让朕如何是好。既然如此,那你说谁才是丞相最合适的人选,只要你推举的人,朕一定会着重考虑的。”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即使刘伯温不想回答也不行,他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启禀皇上,微臣觉得,纵观满朝文武,还是李善长担任丞相最为合适,他是我朝的开国功臣,皇上您对他也很了解。朱元璋又把李善长说刘伯温的坏话告诉了他,没想到刘伯温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说这些都不伤大雅,仍然坚持推举李善长。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胸怀甚是佩服,而且认为他的才能绝不在李善长之下,就笑着说:“朕算是看清楚了,中书省左丞相的职位,除了你刘伯温之外,其他人都不合适。”本以为刘伯温会很高兴,毕竟是给他升官,且是众大臣都羡慕的左丞相之职。
然而,刘伯温却扑通一下跪在朱元璋面前,战战兢兢地说:“微臣绝不能答应皇上的这个安排,否则必死无疑,微臣生性耿直,如果做丞相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冒犯皇上。若皇上非要让我掌管中书省,那微臣只能冒死辞官回乡,还望皇上恩准。”

其实,刘伯温已经猜出来了,朱元璋的最终目的是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不管谁做丞相,都会阻碍皇帝这一计划的实施,下场必然会很惨,从胡惟庸的结局就可以看出来。聪敏过人的刘伯温,于洪武四年告老还乡,六十五岁病逝,算是结局比较好的明朝开国功臣了。
相关文章
- 朱元璋过后谁接皇位 孝庄文皇后:大清朝辅佐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 朱棣起兵途中經過一小鎮,給它改了個霸氣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大臣在南京城楼喊了句话,朱棣立刻调转马头,率军直奔朱元璋陵墓
- 朱元璋和马皇后 朱元璋的故事之朱元璋改栽秧
- 朱元璋给建文帝留的锦囊 明朝一囚犯,死前留下一首诗,朱元璋闻之大怒,立马处死监斩官
- 朱元璋和马皇后 明朝宁国公主的生母是谁?朱元璋马皇后简介
- 朱元璋为屠夫写春联 為何說朱元璋是中國古代「第一屠夫」
- 朱元璋为什么不让朱棣当皇帝 朱元璋为什么能让马皇后干政?她是朱元璋最重要的人!
-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李自成為什麼沒有成為劉邦、朱元璋?
- 朱元璋当皇帝时多大 朱元璋最倒霉的一个儿子,死时只有二十八岁,没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