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高三二轮答案 高三历史测试卷
高三历史测试卷
一、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二)答案选择题和材料题
选择题 ADACB DABAA ABCAD CCDDB CDCBD 26 (1)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 分,答对两点即可)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4 分) (2) 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分) (3 (3) 认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另 一方面也强化了君主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分) (4 27 (1) 关系:西汉丞相位高权重,丞相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
分) (2 (2) 表现:宋代三省长官为虚衔, “不预干政” ,不再是宰相;其他职官的官衔与实际职 务多数不一致; 决策权归设于禁中的中书机构与军事的枢密院; 财权集中于 “三司” ; 门下省的长官退出决策机构。 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 (3) 特征:相权不断遭到皇权的压制,皇权通过削弱相权不断得到强化。
分)评价: (1 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导致一 人独尊,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最终必然阻碍社会发展。 分,坚持辩证评价且言 (4 之有理即可) 28 (1) 标准:农耕和军功。
分)意义:有助于为秦国选拔到实用人才,进而为秦国强盛 (1 提供了人才保障,为以后秦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分) (2 (2) 制度:察举制。
分)要求:被举荐人才德兼备或能批评国事;举荐人要承担荐责 (2 任。 分) (2 (3) 变化: 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 (或考试成绩) 由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分) (6 29 (1) 特点:君主专制;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 分,答出其中三 (3 点即可)积极意义:降低决策失误的几率;提高行政效率。
分) (2 (2) 同:分化事权。 分)异:唐朝中央机构间分工合作、互相制约,而北宋相互独立, (1 彼此互相不知。
分) (2 (3) 情况: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就参照元朝政权结构设立了中书省;洪武九年,取 消平章正事。参知政事之职;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丞相及各级僚属也相应取 消,仅存中书舍人。
分)原因:中书省统领百司,权力过大,成为威胁皇权的隐 (3 患。 分)。
二、全国100所名校卷高三滚动提高测试卷历史五和十,急需,要自己批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ADACB DABAAABCAD CCDDB CDCBD26 (1)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 分,答对两点即可)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2)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3分)(3)认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另 一方面也强化了君主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4分)27 (1)关系:西汉丞相位高权重,丞相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
(2分)(2)表现:宋代三省长官为虚衔,“不预干政”,不再是宰相;其他职官的官衔与实际职 务多数不一致;决策权归设于禁中的中书机构与军事的枢密院;财权集中于“三司”; 门下省的长官退出决策机构。(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3)特征:相权不断遭到皇权的压制,皇权通过削弱相权不断得到强化。
(1分)评价: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导致一 人独尊,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最终必然阻碍社会发展。(4分,坚持辩证评价且言之有理即可)28 (1)标准:农耕和军功。
(1分)意义:有助于为秦国选拔到实用人才,进而为秦国强盛 提供了人才保障,为以后秦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2分)(2)制度:察举制。
(2分)要求:被举荐人才德兼备或能批评国事;举荐人要承担荐责任。(2分)(3)变化: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6分)29 (1)特点:君主专制;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积极意义:降低决策失误的几率;提高行政效率。
(2分)(2)同:分化事权。(1分)异:唐朝中央机构间分工合作、互相制约,而北宋相互独立, 彼此互相不知。
(2分)(3)情况: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就参照元朝政权结构设立了中书省;洪武九年,取消平章正事。参知政事之职;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丞相及各级僚属也相应取 消,仅存中书舍人。
(3分)原因:中书省统领百司,权力过大,成为威胁皇权的隐患。(2分)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答案(二)选择题BACAA BBDCC DBBCD CCBDC AACAB 26 (1)时代特点:中国军民不畏强暴、不惧牺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分0 (2)特点:反帝鲜明性;笼统排外性。(2分)(3)正确。
(1分)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反帝斗争,展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勇气;但义和团在反帝斗争中混淆了列强侵略和外来物质文明的区别,不仅笼统排外而且殃及无辜,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与狭隘,这是不可取的。(4分)27 (1)共同特征: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实施惨无人道的在屠杀。
(2分)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军步步溃退,日军侵占旅顺;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中失败,日军攻占南京。(4分)(2)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全民抗战局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推动。
(2分)(3)抗日战争是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基础:抗日战争胜利,壮大了人民力量,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4分)28 (1)认识:一方面,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炮艇外交与旧中国政府丧权辱国的象征,是列强侵华和经济掠夺的主要据点,反映了列强的侵略要求,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合点,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教育事业的中心,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和新的社会阶层孕育、发展之地,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4分)(2)不正确。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闲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发展。
三、2016炎德英才高三大联考月考试卷历史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