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注音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2-08 01:31:45 1059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慇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慇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翻译及注释

翻译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慇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1鹧鸪天:词牌名。2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3翻空:飞翔在空中。4红蕖(qu):荷花。5古城:当指黄州古城。6杖藜 :拄著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枴杖。7慇勤:劳驾,有劳。8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著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著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著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及翻译赏析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慇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慇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份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诗词作品: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写景】、【写人】、【隐居】、【生活】、【抒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