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 大臣请朱元璋到家中喝酒,朱元璋走到半路,为何决定杀他全家?
大臣请朱元璋到家中喝酒,朱元璋走到半路,为何决定杀他全家? 朱元璋杀人向来都是说杀就杀,说砍就砍,不管是什么身份,功臣宿将也好,皇亲国戚也罢,老朱让谁三更死,他绝对活不到五更,就算有免死金牌也不好使。

大臣请朱元璋到家中喝酒,朱元璋走到半路,为何决定杀他全家?
朱元璋杀人向来都是说杀就杀,说砍就砍,不管是什么身份,功臣宿将也好,皇亲国戚也罢,老朱让谁三更死,他绝对活不到五更,就算有免死金牌也不好使。 但有一个人却是个例外,这人朱元璋是一直想杀,但却迟迟没有下手,足足让他在眼皮底下蹦跶了七年,那么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此人名叫胡惟庸,濠州定远人,和朱元璋算是半个老乡,朱元璋是濠州凤阳人,两人都是濠州府人,只是不在一个县。 朱元璋打天下的班底,一大半都是濠州人,比如魏国公徐达,是濠州凤阳人,鄂国公常遇春,濠州怀远人,宋国公冯胜,濠州定远人,韩国公李善长,濠州定远人,明初分封的六位公爵,有四个是濠州人,三十六位侯爵,也有大半濠州人。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中国人有着很重的故乡情节,时至今日,人们外出谋生,也有很多同乡会,如果遇到困难,老乡肯定会伸出援手。 明朝时期也一样,每天上朝的时候,站在前排的全是濠州老乡,大家互帮互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集团,由于濠州属于淮西,人们便把这个集团称为淮西朋党集团。 在明朝开国初年,淮西集团几乎垄断了朝廷所有的关键职位,其他地区的人要么被排挤,要么成为他们的附属。 就比如为明朝开国立有大功的刘伯温,由于不是淮西人,只得到了一个伯爵的封号,而且没过两年,就被赶回了老家。这时候的胡惟庸,就不是一个人了,他背后有一群人,即使朱元璋要动胡惟庸,也绝非轻而易举。 胡惟庸从洪武六年开始担任丞相,朱元璋对他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胡惟庸却把朱元璋当成了老糊涂,把丞相做成了独相,各部奏章,都是胡惟庸先看,有利自己的就呈上去,看见不利的,就扣下销毁。 胡惟庸的举动,朱元璋一直看在眼里,但他就是隐忍不发,因为在朱元璋心里有一个更宏大的计划,他不仅要除掉胡惟庸,还要借此废除丞相制度,所以朱元璋需要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朱元璋这一等就是七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惟庸终于漏出了马脚。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上奏说,家里出现了祥瑞,自家井里的水全变成了酒,还希望朱元璋能够赏光,到家中喝酒。井水变成了酒水,这不是扯淡吗? 朱元璋也不是傻子,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他还是答应了胡惟庸,准备看看胡惟庸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天,朱元璋乘马车出西华门,准备到胡惟庸家看个究竟,结果刚走到半路,一个小太监突然冲出,拉住了皇驾的马缰绳,急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大内侍卫以为是刺客,将太监打了个半死,但太监就是死不松手。 朱元璋见状,感到有些蹊跷,马上下车,登上了西华门城楼,远眺胡惟庸家,突然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发现胡惟庸家的内墙中,藏着很多甲士。朱元璋心想,这是要谋反啊,于是当即决定,要将胡惟庸满门抄斩。朱元璋借此时机,兴起大狱,不仅除掉了胡惟庸,也废除了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 很赞哦! (1027)
相关文章
-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 朱元璋接到大臣的奏折,还没看完就怒喊:给朕往死里揍他
-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 朱元璋问:你是谁的孩子 大臣回答:我就是您的孩子
-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 朱元璋和大臣聊天,大臣抱怨:我老婆太丑!朱元璋的做法令人敬佩
- 朱元璋和马皇后 朱元璋打算处死一大臣,马皇后只说了19个字,他立马改变了主意
- 历史上的刘伯温怎么死的 朱元璋宴请大臣,上了三道菜把刘伯温吓出汗
-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 大臣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刚去世,朱元璋剥夺他的爵位
- 朱元璋怎么得的天下 朱元璋宴请大臣,刘伯温看了眼酒杯材质,劝徐达:现在辞官还不晚
- 历史上的刘伯温怎么死的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菜后吓了一跳
- 朱元璋第一大臣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 大臣衣服破了又补,朱元璋夸他是清官,刘伯温却说此人有问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