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鬼斧神工与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盆景中的佛與禪

火烧 2022-10-13 06:03:46 1038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盆景中的佛與禪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盆景中的佛與禪花木君盆景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被譽爲“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盆景運用園藝技術,縮龍成寸,以小見大,將浩瀚的大千世界濃縮於咫尺盆中,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盆景中的佛與禪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盆景中的佛與禪

花木君

盆景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被譽爲“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盆景運用園藝技術,縮龍成寸,以小見大,將浩瀚的大千世界濃縮於咫尺盆中,是一門獨特的生命藝術,是我國文化藝術之中當之無愧的國粹。

相對於其他藝術門類,盆景藝術起源較晚,然而盆景藝術糅合了衆多科學藝術門類,包含自然科學、園林栽培、繪畫書法、詩詞音樂、舞蹈雕塑、儒釋道宗教等傳統文化在內,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形式,體現了作者的技藝以及文化修養、審美觀念和精神追求等,可謂:尺寸之間,盡顯丘壑;方圓之中,展現乾坤。

盆景藝術作爲傳統藝術文化的一個分支,自然受到傳統人文思想的影響,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諸子並行,百家爭鳴,然而主要文化形態還是以儒家爲主流意識,儒釋道相互融合的綜合文化,這種兼容幷蓄的文化形態對中國社會、哲學、思想、文化和藝術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對周邊國家文化也有深遠的影響,僅盆景藝術來講,儒家道家佛家對盆景的造型、意境以及審美觀念都有着難以磨滅的深刻痕跡。

我們先來談佛學對盆景文化的影響。佛學起源於天竺,隨着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然後落地生根,蓬勃發展,終於匯入中華燦爛文化的長河中,從而成爲我國三大宗教之一,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功不可沒。

佛教經學內容龐雜,分支流派衆多,在國內就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上座部佛教三大系,其中漢傳佛教又分爲八大宗派: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律宗、禪宗和密宗,其中禪宗對盆景文化的影響最爲深刻。

禪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別傳,既源自漢傳佛教,又不是漢傳佛教,由六祖慧能發揚光大,指出佛性人人皆有,並非從外傳來,而是衆生的本具佛性。慧能創頓悟成佛之學,不再是古來傳習的次第禪,而是直指心性的頓修頓悟的祖師禪,使得佛教中國化、大衆化、簡易化,從而迅速得到廣泛擴散和推崇,影響到日本、朝鮮半島等國家和地區。

禪宗的“禪”,是梵文“禪那”的簡稱,漢譯爲靜慮,也就是“止觀”,“止”是心的安靜,“觀”是思慮某一事物。佛教用“戒、定、慧”三種修學的方法來認知自己和世界,禪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是定的一種,從而達到增長智慧,與“禪”相聯的有禪觀、禪定、禪心、禪意、禪味、禪法、禪風、禪機等,逐漸形成“禪學”。

鬼斧神工与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盆景中的佛與禪

禪學將日常生活與人心的淨化緊密結合,,認爲“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那麼,對盆景藝術的影響有哪些方面呢?

首先,一切性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盆景是一種高雅藝術,並非生意門道,講究的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因此,對待盆景,不貪執,不盲從;不隨波逐流,不譁衆取寵;不附庸風雅,不倒施逆行。一切用平常心對待,通過對自然的修爲,達到擺脫煩惱,超越自我,精神昇華的境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心性的最高狀態。

素仁大師遺作

其次,敬畏生命,“剎那就是永恆”。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們都應該珍惜,不能暴殄天物,破壞資源。盆景是有生命的藝術,然而在時間長河中也是一剎那,正是要在那一剎那,展現出最優美的姿態,最旺盛的勃勃生機,從而體現出精神的永恆。盆景隨着季節的變化不斷改變,花開花落,葉展枝舒,四季不同,景色各異,給人以直觀的視覺衝擊力,猶如濃縮的人生,釋放剎那的芳華,看着生命在您面前綻放,內心自然充滿無比敬畏。

再就是,禪學對盆景意境的影響。“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樹一菩提,一木一天堂”。“意境”一詞源自佛學,意境理論即禪宗“境界”的啓示,吸取其“頓悟”的直覺體驗方式,達到精神絕對自由的審美境界。佛法之精妙,無處不在,因而常用“須彌納芥子”來比喻,這是一種禪理,運用到盆景上,則比較形象,以小見大,以微知著,小小一盆花木,形神兼備,展現自然風采,盆景之外,彰顯內心境界和審美情趣。意境是盆景的靈魂,尤其是在繁忙嘈雜的現代生活中,禪學所謂的“寂靜、幽雅、樸素”的禪意空間正是人們心靈得以平靜的場所。

還有就是因緣,緣法。“諸法從緣生,還從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佛法講究因緣,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緣所生,因緣聚合而成。盆景亦然,譬如一株樹樁,與我有緣,得以栽培養護,展現芳華,物我各得情趣,倘若無緣,失之交臂,也毋須煩惱,也許其與他人有緣,因此要知足常樂,不要患得患失。

禪學對於盆景,重在意境深遠,精神修爲。若是體現在盆景造型上,也是有諸多影響,這點從禪學對於書畫藝術的影響而來,主要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注重自然,樸素率真;第二就是簡潔疏淡,空靈凝寂;第三就是意境悠遠,心性參禪。

有的人把日本的舍利乾和神枝認爲是禪學對盆景影響的最佳表現,其實不然,日本的盆景藝術和佛學都是從中國一脈傳承過去,佛學源自漢傳佛教,尤其是中國的禪宗禪學,對日本的文化影響深遠。而盆景也是從隋唐時期就開始師從中國,亦步亦趨,只是在近百年才得以脫穎而出,這和中國的現代歷史有着莫大的關係,然而,從根源上還是中國盆景的一個分支而已。

日本是島國,土地貧瘠,地質災害頻仍,憂患意識較強,人們對生命的認知和感受與我們自然不同,常有生命無常和宿命感,因此在佛教傳入後信衆頗多,很多人的審美觀更趨向禪的空寂與枯淡。受我國傳統枯藝影響,舍利乾和神枝更能恰如其分的表達生死無常的生命,因此受到日本盆景界的推崇,衆多的盆景作品大多以舍利乾和神枝爲主。

就日本的舍利乾和神枝盆景作品來看,不乏精美的作品,然而他們對禪學的理解過於片面,造成不少作品矯揉造作,人工痕跡太重,“匠氣”十足,缺乏意境表現力。由於日本的盆景行業整體繁榮,在世界上影響顯著,因此造成跟風,國內不少人缺乏文化修養,急功近利,照貓畫虎,邯鄲學步,也紛紛製作所謂的“舍利幹”、“神枝”盆景,使得原本形體美好的樹樁,慘遭剝皮削骨,不倫不類,往往成爲“四不像”,然而這些人還經常四處表演,侃侃而談,洋洋自得,恬不知恥,美其名曰“禪意盆景”,簡直就是玷污盆景藝術,更是玷污佛教和禪學。

真正的盆景藝術中的禪學,更多的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理解生命,以疏淡簡潔的方式,藉助寫意的筆法,情理合宜,形神統一,空明淡雅,灑脫閒適,更爲突出盆景的意境魅力,體現禪學的明心見性,開悟智慧的精髓。而不是附庸風雅,矯揉造作,剝皮叫舍利,垂頭名文人,鑽孔謂斑駁,雕鑿稱精作,內心浮躁,外表自傲,還標榜自己“得禪悟道”,其實,連禪學的最基本的內心的寧靜都不瞭解,何談什麼開悟?

盆景中的佛與禪,有時候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然而借鑑佛學的精髓,注重自我的內在修煉,秉持精神的寧靜恬淡,展現自然地空靈疏淡總不會錯。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9-1-10易花得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