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朝沈约的诗 沈约《咏新荷应诏》原文及翻译

火烧 2022-03-28 00:40:50 1068
沈约《咏新荷应诏》原文及翻译 咏新荷应诏原文: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咏新荷应诏鉴赏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芙蓉。它那
南朝沈约的诗 沈约《咏新荷应诏》原文及翻译

沈约《咏新荷应诏》原文及翻译  

咏新荷应诏原文: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咏新荷应诏鉴赏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来为诗人墨客们所赞颂,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一、二句以议论入题,针对人们因荷花是草卉而轻贱它的心理而发。天池,本谓神话中的瑶池。此诗是「应诏」之作,故这里「天池」应指皇宫内的荷池。两句意谓荷花虽为草卉之物,但其有幸植根天子之池,自与其他山泽中的草卉身份不同,也更易受人们的注目。

  三、四句转入咏物本题,细致而微地描绘荷花的初生水面,应题「新荷,二字。荷的根茎最初细瘦如鞭,俗称莲鞭。莲鞭上有节,能向上抽出叶子和花梗。「微根才出浪」,就是说花梗刚刚伸到水面。这里连用「微」字「才」字,已极言其细小,下面「短干未摇风」,则更形象地体现其细小;梗干之短,甚至风亦不能使它摇动,可见它只是刚刚在水面露头而已。这两句直逼出「新荷」的「新」来,观察之细致,用笔之精到,真堪令人叫绝。在这细微之处,诗人的功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二句写初出荷茎之至微至小,文势犹如尺蠖之屈,已蓄足了力。于是乎五、六二句,乃一变而由屈转伸,忽出石破天惊之语。「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那荷茎长不满寸,看上去若有若无。然而谁能知道,那短茎里寓含着的花蕾胚芽,却蕴育著万紫千红的将来。只等夏天一到,它就要把那绚丽的色彩,洒满整个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满眼红绿的壮观景象,正是「新荷」的未来世界。

  这首诗,单就咏物而言,也是清新可喜的。再看诗中的「勿言」、「宁知」这些强烈语气,读者就不免会推测:诗人如此用力为新荷抱不平,恐怕不会是无所寄托的吧。据《粱书·沈约传》记载,沈约幼年因父亲被诛,被迫潜窜他地,以后虽然「会赦免」,却「流寓孤贫」。但他「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最终「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书记,直永寿宫,校四部图书」,堂堂皇皇地进入「天池」,成为当世首届一指的大学者、大手笔。诗人看到新荷初出时的微陋,遥想自己幼小时的辛酸,他不禁深感慨。他不禁充满自信地说:新荷的今天虽然为人们所轻贱,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红的创造者。诗人幸而言中,后来他历仕宋、齐、梁三朝,封侯拜相。他在文学上的「紫」「红」之才,也充分发挥出来了,不仅衣被当世,而且也惠泽后人。

  所以,沈约的这首诗,既是咏物,亦是抒怀。诗人咏的是荷花,但读者所感觉到的,同时又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诗词作品:咏新荷应诏诗词作者:【南北朝沈约诗词归类:【咏物】、【荷花】、【寓人】、【抒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