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洋上无风也有三尺浪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是一句很有科学道理的话,它说明浪是由风引起的。的确,在海洋里,虽然也有其他原因可以产生浪,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风,风吹拂海面,把能量传给海水,浪便不断翻卷起来。
可是,俗话又说,海洋“无风三尺浪”。这不是和上面的话相矛盾吗?既然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又会无风三尺浪呢?但这又是事实。到过海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万里晴空没有一丝风,海上却有一排排的海浪由远而近,极有规律地向岸边扑来,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轰鸣。这就是“海洋无风三尺浪”的真实情况。
![]() |
看来,“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都反映了客观事实,问题是我们怎样来解释它们之间的矛盾。
原来,风吹在海面上,流动的空气直接与海水接触,通过摩擦作用,一部分能量就直接传给了海水,使海水产生浪。这种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浪,叫做“风浪”。当风浪形成后,它不仅在原地一起一伏地波动,还会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就像我们往水池里掷石块一样,石块落水处溅起了波纹,在它的周围甚至更远的水中也会泛起一圈圈涟漪,这就是波浪传播的最明显的景象。
风浪也是这样。不仅受风直接吹刮的区域(叫作风区),会产生风浪,风浪产生后,它也会向外传播,传到没有风的地方。这样一来,无风的地方不是也有了波浪吗?这种从风区内向风区外传播的波浪,叫做“涌浪”,简称“涌”。又因为这种波浪的波长很长,所以又称它为“长浪”。如果在风区内吹刮的风停了,浪不会立即停止,它还要在那里波动好长一段时间。这种风区内风停后遗留下来的波浪,也叫作涌浪。
![]() |
现在,我们该明白了:在风直接吹刮下,海面可以产生“风浪”。而风停以后,留下的波浪或向风区外传播的波浪,就形成了“涌浪”。“无风不起浪”指的是风浪,“无风三尺浪”指的是涌浪,它们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不同的自然现象,都是真实的,这两件事实并不矛盾。
在风暴区内,风浪常常十分凶险,对航行的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从风暴区向外传播的涌浪,却能向人们预示风暴的来临。因为涌浪的传播速度比风暴本身移动的速度要快得多,它往往先于风暴到达某一海域或沿岸港口。所以,沿岸海域涌浪的出现并且不断增大,常预示着风暴的来临。因此,沿海群众常把涌浪当作一名很好的“台风(指热带风暴)预报员”哩!人们常说,“无风来长浪,不久狂风降”,的确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 上一篇
为什么有的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俗称“漏春”,准是个灾年。其实,没有立春的农历年是很平常的,把这事拉扯到年成好坏、吉凶祸福上去,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我国的农历一年二十四节气,这是众所周知,怎么会没有立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 下一篇
为什么海浪总是与海岸线平行地向岸边冲来!
住在海边的人都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无论是风和日丽的天气,还是狂风大作的日子,海中总有一排排整齐的浪头,与海岸线平行地向岸边冲来。虽然人们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道理。 要讲清这个道理,还得先谈谈海浪本身。 海浪是一种液体波动,人们用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