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定风波古诗原文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7-27 16:33:08 1047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琐窗寒·寒食原文: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琐窗寒·寒食原文: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琐窗寒·寒食翻译及注释

翻译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注释1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2百五:指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3旗亭:指酒楼。4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5靥(ye):脸上的酒窝。

琐窗寒·寒食评解

  本篇上片忆旧,下片伤今。题旨终是怀念旧日情人。篇末三句作伤心无奈语,最是可怜。俞平伯《清真词释》评论说:「『想东园』以下直贯结尾,一气呵成,自为清真之惯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谓春光晼晚,尚有残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靥则何如耶?著一『否』字,又著一『定』字,在有意无意间。『定』字有『或』、『应』的意思,却较重,亦半虚半实也。」

琐窗寒·寒食句解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暗柳啼鸦」写景,是大勾勒手法。「暗」字有两重意思,一则表明时令,暮春时节,柳丝已由嫩黄转为深绿;二则表明时间,黄昏之际,暮雨将至,远看柳树自然是昏暗一片。此时此刻,鸦、鹊之类的鸟儿自然急飞归巢,还要伴随惊叫之声。接下来,便写人以及人所处的环境。「单衣伫立」,从《西洲曲》中来。《西洲曲》里说「单衫杏子红」,又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是写女子痴情守望情郎归来。这《西洲曲》一样的痴情小女儿,在为谁伫立呢?「小帘朱户」,正与「痴小人家女」相配,秀而明媚。雨来了,种有桐树的半亩小院,便都在烟雨迷濛之中了。「静锁」二字,将整个画面定格下来,好一副春日暮雨图。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夜将残了,雨犹自下个不停。春愁在雨夜滋生,忽然便想起从前也是这样的雨夜,故人相伴西窗之下,剪灯夜话。「故人剪烛西窗语」,自是从唐人李商隐的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忽又觉得此情此境,竟与少年漂泊途中所遇到过的江风打灯的雨夜,何其相似。江在南方,故云「楚江」。「瞑宿」,即是夜宿。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上片都说从前,过片由「少年」转到「迟暮」,便说到如今了。当下身在何时、何地呢?「店舍无烟」,点明时令是在寒食节。「禁城」,指京城,即汴京。「百五」是唐宋人习惯说法,指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禁火三日,是当时习俗。「旗亭」,即卖酒之市楼。「高阳俦侣」,是说酒友。「高阳」,用的是「高阳酒徒」郦食(yi)其(jī)的典故。高阳,古地名,在今河南杞县西。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引兵过陈留,郦食其前往谒见,通报人说有个儒生来求见,刘邦说,我正忙着夺天下,没有时间见什么儒生。通报人对郦食其说了,郦食其瞠目按剑对通报人说:「去,再去向沛公通报,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于是郦食其便闯了进去。此处的「付与高阳俦侣」,是说找几个酒友一起喝酒,借酒浇愁。

  想东园、桃李经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想东园、桃李经春」,是用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的语典。「小唇秀靥」,形容意中人的娇小清秀。「今在否」,是疑问语气,无非是说物是人非。「到归时」,是自计归期。「携樽俎」,是带上酒具。「残英」,即是残花。残英所待之「客」,不是别人,正是词人自己。此「客」字,自「笑问客从何处来」化出。旧日东园,桃李一般的意中人早已不在了。所能知道的,是归去之日,唯有残花相待。虽是残英,然而毕竟曾是旧日桃李。篇末三句,慰藉而复酸辛。

琐窗寒·寒食赏析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的羁旅情怀,清真工羁旅行役之词,人所公认。词作的上片写暮春欲雨之时,由日转夜,从夜雨说到话雨,又从话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时旅况,羁旅情味,由外及内使人深思。下片叙写寒食及节日思乡之情。寒食禁烟而饮酒,人到老年,回忆往事不胜感慨。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开首三句即点明时间和词人彼时所处环境。薄暮时分,柳色渐渐昏暗,乌鸦盘旋聒噪,词人正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首三句虽为叙写眼前景况,但仍起著渲染气氛的作用。薄暮时分,天气渐暗,群鸦乱啼,单身一人置身其间,词人的愁思、烦乱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与「啼鸦」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亩,静销一庭愁雨」,这两句词人继续叙写他伫立帘后所见之景,同时景中含情,词人的愁绪已经跃然纸上。这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所描写的意境相似。黄昏时节,再加上绵绵不绝的春雨,这种意境描写虽非清真所首创,却是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绪时最常用的典型环境。这里词人用一「锁」字使得本为抽像无形的情绪形象化,从而突出了词人此时愁闷难堪的心境。「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这三句是说那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使得词人心绪更加烦乱愁闷,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思绪联翩,想到何时才能与故人相会。这里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词作至此,愁绪的内含已渐渐明朗、具体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这一层词人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转而幻想从前,在变幻境界中感叹风灯零乱,少年羁旅,颇有不胜今昔之感。「楚江」,此当指长江,李白诗有「天门中断楚江开」,杜甫诗有「楚江巫峡半云雨。」「风烛」,此形容人生短暂,老年人如风前之烛。苏轼诗有「过眼百世如风灯」,杜甫诗有「风前春灯乱,江鸿夜雨悬」,所绘即此情景。

  下片写节日思乡之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词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羁旅,转入叙写迟暮情景,以前之虚幻,转入眼前之说实;前之遥远回荡,此则转入本题。章法大开大合。因寒食禁烟,故曰「无烟」,「禁城百五」,也是寒食节。《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寒食禁烟不禁酒,故可去酒楼饮酒。「俦侣」,即伴侣。「高阳」,地名,在河南杞县。《史记》中郦生为高阳酒徒。李白诗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这句的意思是说,寒食节中,旗亭饮酒取乐之事,还是让高阳酒徒们去吧。这里用的是侧笔,实际上是叙说自己为愁思所缠绕,没精打采,对玩乐毫无兴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对羁旅之愁与思家之情化成了具体的内容,那「东园」此时又是一番桃李争春,明媚春光,而那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姑娘,如今是否还在?词人描述得越具体,越真切,说明其思念之情越铭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词人的关切之情更显真切。歇拍三句:「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词人归心似箭,未踏归途,心早已设想好归家时的情景。到那时,春意犹在,尚有残花挂在枝头,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词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游子身份。

  整首词很巧妙地将现实、回忆、设想结合起来,结构天成,含蓄而又细腻,意淡而气厚。周济称赞该词「奇横」(《宋四家词选》),黄蓼园则评:「前阕写宦况凄清。次阕起处,点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怀,风情旖旎可想」(《蓼园词评》)。品评颇合实际。

定风波古诗原文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词作品:琐窗寒·寒食诗词作者:【宋代周邦彦诗词归类:【寒食节】、【羁旅】、【写雨】、【思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