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三峡大坝景色 三峡大坝建立后,《三峡》中哪些景色不存在了,为什么
三峡大坝建立后,《三峡》中哪些景色不存在了,为什么

三峡大坝建立后,《三峡》中哪些景色不存在了,为什么
三峡大坝的建立导致上游水位上升,一些位置比较低的景点就被淹没了。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万-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150万公顷耕地。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在847亿度以上
2009年则库区大部分被淹没 三峡文物亟待拯救
在长江两岸山体上“135”、“175”水位线标志随处可见,令人顿觉时间的紧迫感。时间紧迫———这是参与三峡文物抢救保护的专家们的共识,他们用“抢救文物”四个字来表达他们的迫切心情。他们说,他们是在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完成的事情。按照三峡工程的总体进度要求,到2003年,库区水深将达到135米,2006年达到155米,2009年达到175米,到2003年时三峡库区将有一半以上被淹没,到2009年则大部分被淹没,文物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如果不能按规划进度完成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三峡文物将永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配合三峡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是建国以来一项巨大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建设的形象,是衡量三峡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标志。三峡库区1074处文物点纳入保护规划,其中重庆库区文物点为752处,湖北库区322处。库区的文物保护现在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抢救和修复阶段,许多文物的保护方案都是经过了专家组的精心设计和论证。新闻背景
白鹤梁是位于涪陵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公里的一道天然石梁,每3到5年在枯水位时才露出一次。梁长约1600米,宽约15米,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白鹤梁的梁脊标高为140米,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米。每当它“露面”的时候,一些途经的文人墨客就纷纷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真迹。1000多年来,共留下了160多段,共3万多字的文字题刻。
除此以外,还有前人用来记录江水水位最枯标志的石鱼水标—20尾左右石鱼雕刻,记录了唐广德元年至本世纪初共1200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枯水位资料。而且古人早就发现,每次白鹤梁“露面”的第二年都是丰收年。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远远超过了埃及尼罗河中类似的水文石刻,被称为“水下碑林”,也是“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其它重要文物景观忠县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南方高层穿斗结构的代表作,其保护方案已初步确定为“护坡仰墙方案”,即用水泥打造护坡,保护石宝寨赖以生存的山体,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防止江水的浸蚀。
云阳张飞庙是最受百姓景仰的建筑,也是令人关注的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长江的“巴蜀一胜景”,其异地搬迁新址已确定为云阳新县城对岸的磐石镇。
奉节县白帝城是一组庙宇建筑群,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末年。白帝城的历史价值在于,其历史沿革实际上是奉节县从汉代末年到民国年间发展演变的缩影,也是研究刘备等历史人物的重要实物佐证。然而,整个三峡工程完工后,水库冬季最高水位将达到175米,这时白帝城将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使白帝城的整体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三峡被淹没景观知多少
--------------------------------------------------------------------------------
四方环视 长江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她浩浩荡荡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最为奇秀、最为壮观的风景,当属川鄂两省交界处的三峡。
当长江流经今重庆市奉节县以东时,“水头如剑破夔门”,于万山丛中夺路而腾,造就了天下最雄奇壮丽的峡谷——长江三峡。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这独步天下的天然山水画廊。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建成蓄水后,峡外的主要景点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名山鬼城、白鹤梁;峡内的古栈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四十四处景点,都将因水位抬高而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
重庆市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为三峡申报“世界遗产”。
“三峡大坝建成后,对三峡的景观有什么影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大坝建成后,水位升高了,水面展宽了,峡感会略有感弱,但雄、奇、幽的风采仍能基本保持。如瞿塘峡两侧高峰海拔1000多米,回水到这里,升高40多米,仅淹到峰脚,“夔门天下雄”的气势依然如昔。神女峰海拔900多米,下淹不到50米,无伤大雅。
当然,损失还是有的。一是“险”字没了,二是有些景点将淹没,如西陵峡内的兵书宝剑峡的“兵书宝剑”将被全部淹掉。张飞庙也将被淹没。据了解,被淹没的文化古迹将有三四十处之多,比较重要的有6处。对此,有关部门已作了保护的计划,张飞庙、屈原祠都将拆迁,移往别处。有失也有得。库区水位升高后,交通便利,一些昔日藏伏深山老林而不大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将被开发利用,为三峡增添新的景点。如小三峡上游,将会出现景色更幽的小小三峡。近年来声名鹊起的高岗风景区,由于库区回水直到兴山县城附近的高岚河谷,小船可以进入,这一景区必将大放光彩。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其库区上起重庆江津黄兼、下至湖北宜昌三斗坪,波及重庆、湖北的22个市县。在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地面、地下文物进行普查中得知,此区域内受淹文物达1200多处,其中包括地面、地下文物、古遗迹、古遗物遍及整个库区,极为丰富,且历史沿革完整。这些文物依据本区内独特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因素而兴建,又由于受历史年代变迁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它们以各自的独特的存在方式星罗棋布在库区大大小小的城镇、村落之中。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各个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大坝完成后,《三峡》文中那些景色将不复存在了
山变成岛屿,河流没有那么迅疾
三峡大坝建立后,风景是不是大不如前了?
是有不少的折扣,没有以前的气势,前人所领略的风景我们再也看不到了,主要是三峡的巫峡段不再“险要”,至于夔门依然高耸直立,现在的水位相对于它的高度不算什么。
但随之而来的有大宁河小三峡和小小三峡,都是曲径通幽,没有三峡宏伟的气势但是以“幽”见长。大宁河是三峡的一条支流,小小三峡又是大宁河的一条支流。
自从三峡大坝建立后!中国近些年雪灾 地震 水灾 不断!有人认为是三峡大坝的建立阻断了长江水流?对吗
天灾是气候环境、地理因素造成的,哪个国家没有自然性的灾难呢
三峡大坝的建立对三峡有什么影响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因为移民和大搬迁,三峡库区的植物遭遇了灭顶之灾,至于菩陵榨菜今后还叫不叫榨菜,没有谁知道,而因为水土流失,流动的河成了死水,库区内的环保怎样来杜绝白色污染?洪水季节到底向哪个区泻洪??
有一种论点说:三峡工程将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因为不是火力发电,所以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想获得巨大的收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大坝造成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100多万人必须迁移,肥沃的河岸土地将被淹没;珍稀濒危与中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某些重要的历史名胜古迹将被淹没,其中的部分古迹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其他的影响还包括:对于数千公里河流水文特性无法逆转的改变,对渔业、养殖业的破坏,带来复杂的下游洪泛区的改变,以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某种洪灾的可能等等。
在对三峡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时,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然而,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在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又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虽然受淹厂可重新搬迁新建,但是因停产必将打乱相互协作配套的原有系统,对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最重要的是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另外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发出警告:水库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会加快,在旱季将严重影响上游的通航,水库尾部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岸。成问题的是还无法准确的预测水库泥沙的沉积速度。此种情况有可能使经济效益比预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积速度记录,泥沙沉积的速度与位置也是难以预测。
以印度的多用途水库为例,水利专家穆尔蒂说:“大多数水库每年的泥沙沉积速度是建设时计算速度的145%到875%。”利奥波德指出:“世界范围内,三峡大坝是在未经充分验证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中国约有330个大型水库,其中230座的泥沙问题相当严重,导致总蓄水量减少了14%,其中一些水库由于分析不足和设计缺陷,在不到10年的时间蓄水量下降了 50%。”
三峡工程还会产生其它多种影响因素,水库所处的地区还是水源传染病易发地区,如血吸虫病。水库中的水大量政法会减少大坝下游的水流量。该工程的反对者对大坝方形来往船只的连环闸的可靠性也表示担忧。一旦五个密切相连的闸门中的一个出现问题,那么长江的航运将会中断。葛洲坝的船闸升降机就出过类似的问题,而它只有一个闸门,在技术上比三峡工程船闸设计要简单得多,原本自由流动的河流将要变成一个缓慢流动的水库,人们担心被淹没的农田和居民区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和污染物。水库对水流的控制会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可能,从而影响到上海市的供水,归根结底,三峡大坝造成的影响可涉及的范围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一旦大坝建成,它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
从三峡工程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景观
那个缩微的三峡景观已经开始拆除了
大坝建成水位上升后,三峡两岸山已经不及原来耸立,视觉上可能比原来差很多,还有,原来水窄窄的,现在更像是湖
怀念三峡:(
三峡大坝建成后有哪些景观不复存在
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
三峡大坝什么时候建立的
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2010年7月19日,三峡大坝将迎来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长江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这也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所面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战。
为什么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的水质变好了?
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成三峡大坝后,水面变宽,水流流速减慢,长江水的大部分泥沙沉淀到江底并淤积在大坝附近(不用担心堵住,大坝有一个很巧妙的设备清除淤泥)。
2、蓄水后一定范围内水量大增,而泥沙量变化不大,就像配糖水一样,泥沙不变,水多了,水就显得清澈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