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乐山大佛有2处不能拍照 乐山大佛的来历
乐山大佛的来历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
乐山大佛的来历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扩展资料:
基本面貌: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
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乐山大佛
很赞哦! (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