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米哈斯小教堂 米哈斯的历史

火烧 2022-02-01 01:03:37 1032
米哈斯的历史 1.犹太民族的历史犹太人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

米哈斯的历史  

1.犹太民族的历史

犹太人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

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掳往巴比伦为止,又称以色列人。经过流亡生活,只有原属犹大王国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征,其他10个支派于公元前721年亚述灭亡北方王国后四散而同化于其他民族。

因此,犹太人一词仅指原属犹大王国之人。 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由犹太妇女所生者即为犹太人,而改革派则认为,双亲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

一般地讲,从纯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犹太人环境中而保留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团,作为整体被认为真正犹太人,但作为个人,这种人不能任意同犹太人结婚。 犹太人遍布全世界,美国有580万,以色列442万,法国60万,俄罗斯60万,乌克兰44.6万,加拿大36万,英国30万,阿根廷25万,南非11.4万,澳大利亚10万,巴西10万。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

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米哈斯小教堂 米哈斯的历史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

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

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

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

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

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

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

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

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

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

2.汉尼拔的历史事迹.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 (公元前247年—前183年) 【概述】 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

生长的时代在正逢古罗马共和国势力的掘起。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前发下一生的誓言,要终身与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链,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

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牺牲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又叫“康奈大战”)(公元前216年)中巧妙运用计策 (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于进入罗马国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

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此人之军事威胁,特别是情报搜集、行军布阵及外交分化罗马联盟上,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用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

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

公元前195年,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终于逼至汉尼拔在公元前183年服毒自尽。

【背景与早年生涯】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落败给罗马之后,汉尼拔之父哈米尔卡·巴卡(Hamilcar Barca)为了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根据历史学家李维(Livy)的记载,当汉尼拔央求与父亲同行时,哈米尔卡要汉尼拔在神殿内发下了终生与罗马势不两立的重誓。

当哈米尔卡在战争中阵亡之后,其婿哈斯德鲁巴(Hasdrubal)继任为统帅。 哈斯德鲁巴采用以外交为轴心的策略,以巩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经贸基础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并与罗马定下条约,以埃布罗河(Ebro)为双方界线,应许不将其势力扩展至该河之北。

伊比利亚半岛丰富的矿产资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偿还对罗马的战争赔款,并再次逐渐壮盛起来。 哈斯德鲁巴于公元前221年被凯尔特人(Celts)刺杀身亡,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接管军权,并随后获得迦太基政府的正式任命。

接下来两年内汉尼拔除了巩固自己的声势之外并完成了对伊比利亚半岛埃布罗河以南的征服战。顾虑到汉尼拔日渐壮大的势力,罗马人与西班牙城市萨贡托(Saguntum)结盟,宣布此城为罗马保护地。

因为萨贡托远处埃布罗河之南,汉尼拔认定此举违反了双方的条约,因此出兵将其包围,并在八个月之后攻陷此城。对此罗马向迦太基发出通牒,要其将汉尼拔交付与罗马受审。

面对汉尼拔此时如日中天的声望,迦太基政府不但拒绝了罗马的要求,并随后向其宣战,揭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于此汉尼拔决定率军攻打意大利半岛,将战争带到敌人的领土上。

【第二次布匿战争,意大利战役(公元前218–203年)】 入侵意大利 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后完全掌握了地中海内的制海权,战败的迦太基受条款所限无法建立能与其抗衡的海军。因此汉尼拔计划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策略,他在公元前218年春天从新迦太基出发,率军翻越比利牛斯山,穿过敌对高卢人(Gaul) 的领土,在九月率领 38,000步兵,8,000骑兵,及37只战象,渡过隆河,避开罗马派进高卢军队的拦截,于秋天抵达阿尔卑斯山脉边缘。

面对坎坷的气候,险峻的地形,统帅一支种族语言参差混杂的军队,对抗山地部落不断的骚扰攻击,汉尼拔完成了在罗马人眼中绝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在冬季成功跨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据估计在整个过程中汉尼拔损失了将近半数的兵力。

特拉比亚战役 罗马原本打算在高卢击溃迦太基军队,进而入侵伊比利亚及北非迦太基领土,万想不到汉尼拔会越过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帕杜斯河(波河)谷地内。 当地各个高卢人部落不久前才臣服罗马,汉尼拔的出现使他们纷纷叛变脱离罗马的管制。

罗马执政官,远征军统帅,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在高卢得讯之后,迅速将部队由海路运回意大利,并打算在北部拦下汉尼拔的部队。在经过短暂休息补充之后,汉尼拔首先收服了都灵(Taurini)地区的敌对部落,解除了对他军队后方的威胁。

随之在波河流域提契诺(Ticinus)附近与罗马军交战。汉尼拔善用其骑兵优势,迫使罗马军退出伦巴底(Lombardy)平原。

罗马在这场小规模交锋中的失败,加速了当地高卢人的叛变,不久之后整个意大利北部的部落便全部倒向迦太基阵营。高卢与利古里亚(Liguria)佣兵的加入使汉尼拔的军队得以补充回40,000人的全盛状态,全面入侵意大利的日子指日可待。

在提契诺落败受重伤的西庇阿带领仍然完整的罗马军撤退至特拉比亚河(Trebia)对。

3.求详细的以色列民族历史和信仰历史

古代以色列的渊源旧约圣经,由摩西出红海离开埃及以色列人的先祖是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闪族人,后来因宗教的原故,迁居至迦南(Canaan),并结合了当地的游牧文化.根据圣经的记载,以色列的先祖亦曾南下至埃及寄居.直至西元前14世纪,他们才集体离开埃及,回到迦南定居,并逐渐占领了当地,建立一个政治与宗教联合体的国家以色列。

后来在西元前922年它又分裂成南北两个王国群体,南部群体(即南国犹大)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部群体(即北国以色列)则有10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被称作犹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了以色列人的称号,从而使犹太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具有种族和民族,乃至国家的多重意义。

总观以色列的历史,充斥犹太人与异教徒之间的相互仇杀,屠城与种族灭绝。士师时代以色列人(犹太人)在离开埃及回到以色列,摩西死了之后,约书亚便带领以色列人。

他带领以色列人攻占了耶利哥城等等的以色列的土地,并分派十二支派十二个领地。在约书亚死了之后,便进入了士师时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代。

所谓的士师其实只是一个勇敢的军事救星,不是伟大的民族领袖。最后以及相对来说品行比较好的士师是撒母耳。

士师时代,以色列人虽然迁入了以色列,也叫作有了自己永久的居所,却无法安定下来;除了以色列人要面对一直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原住民的威胁以外(例如:赫、西顿、阿玛力等,但说到最大的威胁,一定是非利士),更要面对一个重大的问题:以色列的支派间常互相战争,甚至仇杀。这些自相残杀的行为让以色列无暇对付非利士(Philistine)等强敌,种下了祸根。

[编辑]以色列联合王国大约公元前1030年开始,以色列由士师时代转为王国,在联合王国时出现了有三个国王:扫罗(Saul)、大卫(David)和所罗门(Solomon)扫罗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个国王。他英勇善战,可是却不太懂治理王国;他一生只管作战,甚至连自己的首都、王宫也没有建立过。

以宗教角度来说,他又多次得罪了神;因而部份以色列人,尤其是南方的犹大支派对其有敌视态度。最后,在扫罗战死于和非利士的战争以后,犹大支派的以色列人膏立了犹大支派的大卫为王,大卫其实早在撒母耳在生时已经被他膏立为王。

大卫可以说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国王,犹太人的象征大卫之星就是代表大卫王的。大卫首次将耶路撒冷定为首都,并击退了非利士人。

大卫作王四十年以后便逝世,其子所罗门接任王位。所罗门承接了大卫留下的这个强国,就大兴土木,建筑堡垒、宫室和耶路撒冷的圣殿。

所罗门的统治时期可以说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的顶点,但是在他在位四十年之后,他的事业的尽头却可以说是失败的。所罗门王在位时一直向百姓抽取荷税以供挥霍,引致人民对他不满,因而种下了叛乱的种子。

所以,在他死后,北方的十个支派便马上脱离了以色列联合王国,由耶罗波安领导;而南方的两个支派则依然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领导,自此,以色列联合王国结束,国家分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编辑]北国以色列国王名称 在位年间(公元) 备注耶罗波安 前931年—前910年 开国君主拿答 前910年—前909年 /巴沙 前909年—前886年 /以拉 前886年—前885年 /心利 前885年 仅在位7天暗利 前885年—前874年 /亚哈 前874年—前853年 /亚哈谢 前853年—前852年 /约何兰 前852年—前841年 /耶户 前841年—前810年 /约哈斯 前814年—前798年 /约华施 前798年—前783年 /耶罗波安二世 前783年—前743年 /撒迦利雅 前743年 仅在位六个月沙龙 前743年 仅在位一个月米拿现 前743年—前738年 /比加辖 前738年—前737年 /比加 前737年—前732年 /何细亚 前732年—前723年 前721年撒马利亚沦陷,北国以色列亡北国以色列的开国君主是耶罗波安。

耶罗波安本为所罗门的一名年轻的仆人,曾经负责修补耶路撒冷的城墙。因为当时所罗门对工人也不太好,所以他便对所罗门所不满。

后来,一次他路经田野时,在路上遇上当时的一位先知亚希雅,亚希雅一直对于当时所罗门拜外邦的神而不敬拜耶和华感到非常不满。他便告诉耶罗波安将要带领以色列北方的十个支派脱离犹大的统治。

所罗门得知此事以后,马上派人追杀耶罗波安,耶罗波安便逃到埃及,直到所罗门死后,才回到以色列,带领北方十个支派脱离犹大的统治。北国以色列仅国祚二百一十年即亡国,主要是因为,以色列以北的地区主要是平原,是一块易攻难守的土地,很容易就会被人攻占。

加上北方一直政局不稳定(例如耶户本身就是在政变成功后才成为国王的;他本身不是王室成员),导致最后速亡。[编辑]南国犹大国王名称 在位年间 备注罗波安 前931年—前913年 /亚比雅 前913年—前911年 /亚撒 前911年—前870年 /约沙法 前870年—前848年 /约兰 前848年—前841年 /亚哈谢 前841年 在位仅一年亚她利雅王后 前841年—前835年 /约阿施 前835年—前796年 /亚玛谢 前796年—前781年 /乌西雅 前781年—前740年 /约坦 前740年—前736年 /亚哈斯 前736年—前716年 /希西家 前716年—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